习懒真成懒,年来懒更便。
杜门非寡合,隐几即閒眠。
倦洗窗前竹,慵听石上泉。
不知尘境外,可有懒中仙。
习懒真成懒,年来懒更便。
杜门非寡合,隐几即閒眠。
倦洗窗前竹,慵听石上泉。
不知尘境外,可有懒中仙。
这首明代诗人朱诚泳的《懒》诗,以“懒”为主题,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心境。首句“习懒真成懒”,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懒散生活的习惯已经深入骨髓。接下来的“年来懒更便”,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懒散状态的自然与舒适。
“杜门非寡合”一句,看似闭门不出,实则暗示诗人并不孤独,仍然与人保持着心灵上的交流,体现了他的淡泊人世,不拘小节。“隐几即閒眠”描绘出诗人倚着几案就能安然入睡的画面,流露出一种超脱的闲逸之感。
“倦洗窗前竹”和“慵听石上泉”两句,通过日常琐事的描绘,展现出诗人的慵懒与惬意,无论是看竹还是听泉,都带着一种倦怠而自在的态度。最后,“不知尘境外,可有懒中仙”以问句收尾,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远离喧嚣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希望自己能在懒散中找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和自由。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清幽,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懒”,传达出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