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哭宝月三藏大禅师》
《哭宝月三藏大禅师》全文
唐 / 陈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五峰习圣罢,乾竺化身归。

帝子传真印,门人哭宝衣。

一囊穷海没,三藏故园稀。

无复天花落,悲风满铁围。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bǎoyuèsāncángchánshī
táng / chéntáo

fēngshèngqiánzhúhuàshēnguī
chuánzhēnyìnménrénbǎo

nángqiónghǎiméisāncángyuán
tiānhuāluòbēifēngmǎntiěwéi

鉴赏

这首诗是陈陶在唐朝创作的,名为《哭宝月三藏大禅师》。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五个方面来表达对已故禅师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首先,“五峰习圣罢,乾竺化身归”,描绘了禅师在世时修行的高峰,以及他逝去后灵魂回归自然的境界。这里“五峰”可能指的是某个著名的佛教山峰,而“乾竺”则是对禅师精神层面转化的一种比喻,表明禅师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高尚境界。

接着,“帝子传真印,门人哭宝衣”,表现了禅师生前的威望以及他去世后弟子的哀伤。这里“帝子”暗示禅师的地位和尊贵,而“真印”则象征着禅师所传承的正统佛法。“门人”指的是禅师的弟子们,他们为失去师傅而哭泣,“宝衣”可能是对禅师遗物或法衣的称呼,充满了哀思。

然后,“一囊穷海没,三藏故园稀”,通过对比生前与逝去后的境况,进一步强调了 禅师不再的悲凉。这里“一囊”可能是指禅师在世时所持有的佛法,或是他修行的简朴,“穷海”则象征着广大无边的知识和智慧。“三藏”通常指的是佛教的经、律、论,即佛教全部教义的总称。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禅师去世后留下的空寂感。

最后,“无复天花落,悲风满铁围”,则是对逝去后的哀悼和自然界变化的一种联想。这里“天花”可能指的是夜空中的星辰,或是一种超自然的美丽景象,它们的“落”象征着禅师生命的消逝。“悲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伤,而“铁围”则是对禅师生前修行之地的一种比喻,可能暗示了一种坚不可摧的精神世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于已故禅师的崇敬和不舍,以及对逝去生命的哀悼之情。

作者介绍
陈陶

陈陶
朝代:唐   号:三教布衣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生辰:约公元812—约885年

陈陶[唐](约公元八四一年前后在世)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鄱阳剑浦人。(全唐诗作岭南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唐武宗会昌初前后在世。工诗,以平淡见称。屡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不仕,自称三教布衣。(公元八五三年左右)避乱入洪州西山。咸通中,(公元八六六年左右)严撰节度江西,尝往山中,每谈辄竟日。尝遣妓建花往侍,陶笑而不答。莲花赋诗求去,有“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云雨下阳台”之句。
猜你喜欢

题沙溪驿

涧水弯弯绕郡城,老蝉嘶作车轮声。

西风吹客上马去,夕照满川红叶明。

(0)

登匡庐山

岧岧庐岳近天都,万丈丹梯鸟道孤。

树里泉声飞瀑布,空中烟雾起香炉。

峰形下瞰莲花岭,江势遥吞彭蠡湖。

白鹿仙岩何处是,却看五老在虚无。

(0)

中秋对月二首·其一

宛宛天上月,流影照中堂。

迅飙屏夙翳,四野莽苍苍。

灏气汎崇兰,玉露凝为霜。

仰视河汉畔,星斗互低昂。

林鸟无定栖,群起竞南翔。

顾念平生亲,音尘何渺茫。

昔为月下娱,今为穴中藏。

穴中无返日,涕泗沾衣裳。

(0)

书陈环墓

山作田兮田作海,万古存兮谁不改。

青松新垄晓无年,千载维留名记在。

(0)

南闽

久客欲归去,翻愁行路难。

极天围万岭,平地落千滩。

水立惊蛟斗,风腥哭虎残。

悲歌烽火夕,流落恨儒冠。

(0)

阳江道上逢卢子归自琼州赋赠·其六

天晴空翠满,五指拂云来。

树树奇南结,家家末丽开。

野人朝猎去,黎女暮歌回。

调酒黄獐血,君曾尽几杯。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