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大信口忆西归录载大江渺渺忽二石山如伏猊引出水面东西对峙江形若瓢然而山乃其口然相距犹三四里则江之广狭可见视之信然妙哉写物之功感而赋此篇》
《过大信口忆西归录载大江渺渺忽二石山如伏猊引出水面东西对峙江形若瓢然而山乃其口然相距犹三四里则江之广狭可见视之信然妙哉写物之功感而赋此篇》全文
宋 / 李流谦   形式: 古风

两山如伏猊,波面忽引首。

江形若瓢然,此山乃其口。

往读西归志,一一未深剖。

及兹亲见之,语巧极雕镂。

妙哉写物功,万像不藏覆。

当时偶然书,信在三纪后。

临流重吁叹,有涕泫襟袖。

君看连城璞,岂但今不售。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开篇“两山如伏猊,波面忽引首”即勾勒出一副雄伟壮观的画面,两座高山像沉睡的獠豸一般挡在江边,而江水则似乎被它们引领着流动。此景象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也表达了诗人对此情此景的赞叹。

紧接着,“江形若瓢然, 此山乃其口”进一步描绘江面如同巨大的瓢形,而这座山恰好位于其中,成为江水汇聚的地方。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生动刻画,也隐含了诗人对这种地理特征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的思考。

“往读西归志,一一未深剖”表明诗人之前虽然阅读过关于此地的记载,但直至亲眼所见,才真正理解并感受到这些描述的深意。"及兹亲见之,语巧极雕镂"则强调了实际目睹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个人体验所获得的更为细腻和精致的表达。

“妙哉写物功,万像不藏覆”赞美诗人笔下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之美,能够揭示无尽的意象而不被遮掩。"当时偶然书,信在三纪后"则表达了这份感受是即兴之作,而这首诗将会流传千古。

“临流重吁叹,有涕泫襟袖”展现了诗人面对壮丽景色,不禁感慨万分,甚至有泪水沾湿衣袖的情形。"君看连城璞,岂但今不售"则是对读者提出一个问题,让他们去观赏那些连绵的城墙与璀璨之地,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不应仅限于物质交易。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历史文化以及个人情感表达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李流谦
朝代:宋

[约公元一一四七午前后在世]字无变,汉州德阳人。生卒年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以文学知名。荫补将仕郎,授成都府灵泉县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全蜀,置之幂下,多所赞画。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力乞补外改奉议郎,通判淹州府事。流谦著有澹齐集八十一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访龙长史不遇

鹦鹉窗深锁翠寒,松花不扫紫苔乾。

自将名姓题修竹,延桂楼前第五竿。

(0)

寄李子晦

怀刺将安往,闭门空自勤。

山岩宜置我,风月每思君。

挥翰唾成玉,飞觞气吐云。

春来林木变,鹤唳不曾闻。

(0)

同李主敬赠李将军修陇西公墓

李侯将家子,重拜陇西坟。

宰树回元气,丰碑补旧文。

子孙长振耀,翁仲亦欢忻。

侧想神灵语,嗟君用意勤。

(0)

送刘掾归休

人生无如食禄好,何似逄萌挂冠早。

山林朝市将无同,英雄不向尘中老。

闻君拂衣归故林,往事欲说谁知心。

一代文章尘土梦,百年富贵浮云阴。

君今住近青原下,庭竹窗梅绝潇洒。

几回清夜梦故人,故人天上骑骢马。

丹心仰天寒水清,白发照镜秋霜明。

晓圃锄云种苍玉,春山斸雨寻黄精。

瓜田新得东陵种,襟期还与东陵共。

门前宾客从去来,但令玄鹤司迎送。

我不识君心烦劳,满前出处君独高。

侧身西望长叹息,悬崖老树风萧骚。

(0)

次常山郑明善长至日见柬绝句·其二

远林旭日晓融融,六琯初阳一脉通。

见说衢州贤太守,起观云物上华丰。

(0)

练川杂诗四首·其三

浮世如谈梦,人情似聚沙。

一年江海上,千里问音赊。

驿路通西市,江声入下砂。

客怀无可遣,时复嗅黄花。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