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荒凉草树迷,春风犹记旧沙堤。
山连天目孤云下,潮上江头海日低。
送客过溪惊虎啸,驱龙出洞听猿啼。
何时与我同清赏?净取山泉煮木鸡。
故国荒凉草树迷,春风犹记旧沙堤。
山连天目孤云下,潮上江头海日低。
送客过溪惊虎啸,驱龙出洞听猿啼。
何时与我同清赏?净取山泉煮木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富有诗意的江南景色,诗人以送僧归钱塘为背景,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自然景象的感慨。首句“故国荒凉草树迷”,展现出曾经繁华之地如今的衰败景象,草木丛生,让人迷失方向。次句“春风犹记旧沙堤”则暗示着即使人事变迁,春风依旧记得昔日的沙堤,带有淡淡的怀旧之情。
第三、四句“山连天目孤云下,潮上江头海日低”,通过描绘山势连绵、孤云低垂以及江潮涌动、海日低垂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寂寥而壮阔的画面,寓言僧人的离去如同孤云远去,留下诗人独自面对江潮和落日。
第五、六句“送客过溪惊虎啸,驱龙出洞听猿啼”,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僻,送别时的溪边虎啸和山洞深处的猿啼,增添了离别的凄凉气氛。最后,诗人发出感慨:“何时与我同清赏?净取山泉煮木鸡。”表达了对与友人共享清幽时光的渴望,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国的荒凉,借景抒情,流露出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墨客的淡泊心境。
吴兴佳山水,清远无古今。
高台共登眺,城市而山林。
道场一峰秀,相对豁尘襟。
诸毗势奔赴,峰灵妙莫寻。
捲帘纳苍霭,白日未西沈。
朱阑与翠竹,掩映春色深。
东坡追往迹,梅村续前吟。
既怀贤太守,怅触旧时心。
志伸盛意气,揽辔轻四方。
志屈颓意气,泥情恋穷乡。
气盛万里近,气颓百里长。
不然宛与许,故自逼襄阳。
胡为孟夫子,到此多叹伤。
况我家东海,跋涉趋汴梁。
汴渠达汝颖,遂以涉湖湘。
湖湘何足道,行复极炎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