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愚复爱诗,木落即眠迟。
思苦香消尽,更深笔尚随。
饥童舂赤黍,繁露洒乌椑。
看却龙钟也,归山是底时。
如愚复爱诗,木落即眠迟。
思苦香消尽,更深笔尚随。
饥童舂赤黍,繁露洒乌椑。
看却龙钟也,归山是底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的秋夜生活。他通过“如愚复爱诗,木落即眠迟”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即使在寂寞的秋夜,也不愿意就此休息。接着“思苦香消尽,更深笔尚随”显示了他对于文学创作的执着和投入,即便香气已散,笔下的墨水也未曾停歇。
诗中还通过“饥童舂赤黍,繁露洒乌椑”描绘了一幅贫寒但坚守本分的情景。孩子们即使在饥饿中也不忘记劳作,舂着红色的谷物,而浓密的露水则滴落在乌黑的瓦檐上。这两句通过对比凸显了作者对于生活艰辛的理解和尊重。
最后,“看却龙钟也,归山是底时”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界的感悟。在观看到龙钟(可能指古代一种石钟)之后,他意识到是时候离开尘世,返回大自然的怀抱。这里“归山”寓意着退隐,寻求心灵的净化和平静。
整首诗通过深情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于文学、生活以及自然界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
肃肃凉风至,凄然景骤清。
雨馀残暑退,日落晚凉生。
鹰隼双睛转,梧桐一叶惊。
试听松竹里,万籁起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