槎使携归饷老人,高棱疏节屈中伸。
拨开豺虎凭陵气,摄取蛟龙变化身。
访洗头盆还喜健,伴行脚笠未嫌贫。
一般仙骨清如鹤,倚看沧溟解起尘。
槎使携归饷老人,高棱疏节屈中伸。
拨开豺虎凭陵气,摄取蛟龙变化身。
访洗头盆还喜健,伴行脚笠未嫌贫。
一般仙骨清如鹤,倚看沧溟解起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咨夔的《邛杖次韵》,通过对一根邛杖的描绘,展现了其不凡的品质和象征意义。首句“槎使携归饷老人”,想象着槎(古代神话中的木筏)使者将邛杖带回赠予年迈之人,显示出杖的珍贵和对老人的关怀。接着,“高棱疏节屈中伸”描绘了邛杖的形态,既有坚韧的棱角,又有适度的弯曲,象征着经历风雨后的坚韧与适应。
“拨开豺虎凭陵气,摄取蛟龙变化身”,进一步赋予邛杖以力量和神奇,暗示它能驱邪避凶,如同蛟龙般变化多端。诗人通过“访洗头盆还喜健,伴行脚笠未嫌贫”,表达了邛杖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艰苦环境中都能发挥作用,陪伴主人度过贫寒岁月,体现了其实用价值和精神寄托。
最后两句“一般仙骨清如鹤,倚看沧溟解起尘”,将邛杖比喻为仙人的骨骼,清雅如鹤,倚靠它能看透世事,拂去尘埃,寓意其超凡脱俗的品格。整体上,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手法,赞美了一根普通邛杖所蕴含的高尚品质和生活智慧。
睢阳截然当贼中,婴城既久粮食空。
矢死不降有二公,青史皎皎书其忠。
国家涵养自建隆,上至鹓鹭下罴熊。
一节一义皆获通,无不昭然简宸衷。
建炎多难谁奋躬,开门纳降何匆匆。
达官尚尔况困穷,嗟嗟唐侯一何雄。
抽砖击敌甘命终,愿以颈血污刃红。
精诚贯日亘云穹,上彻九重达尧聪。
诏令血食居镇东,激昂臣子忠勇风。
嘉名千古齐华崧,王仙作诗美抗戎,岂比尔雅诂鱼虫。
我如王恭读书少,君如邺侯藏书多。
排签插架三万轴,知从何处能网罗。
上自先秦下五季,奥帙隐篇皆略备。
不同邢邵懒校雠,丹墨精研吁可贵。
君不见庐山先生子李子,白石房中富文史。
胸蟠万卷笔如神,事业文章俱两美。
又不见西蜀刘公少常伯,平生醢芹嗜图籍。
倾赀尽写中秘书,随身卷轴车连轭。
迩来置书事经纶,论思献纳日日新。
君今堂中书汗牛,愿君学李兼学刘。
尽揽英华归肺腑,一鸣便作冲天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