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心出家,从古推净名。
无疾现有疾,特地真机生。
佛欲遣人问,指示转分明。
宜是诸大士,辞屈不能行。
文殊末后往,万众心已倾。
箭锋相注处,妙义益峥嵘。
芥子容须弥,毛孔受四溟。
此理自灼然,学者疑且惊。
更谈不二门,法法俱见成。
一默岂无语,其声如震霆。
白衣心出家,从古推净名。
无疾现有疾,特地真机生。
佛欲遣人问,指示转分明。
宜是诸大士,辞屈不能行。
文殊末后往,万众心已倾。
箭锋相注处,妙义益峥嵘。
芥子容须弥,毛孔受四溟。
此理自灼然,学者疑且惊。
更谈不二门,法法俱见成。
一默岂无语,其声如震霆。
这首宋诗《读维摩经》是郭印所作,他以白衣出家的维摩诘为引,探讨了佛法的深奥与微妙。首句“白衣心出家”表达了维摩的纯净内心,接下来通过“无疾现有疾”暗示佛法中的矛盾与真理。诗人认为,佛祖欲通过提问来引导众人理解,而维摩的回答愈发清晰,使得在场的大士们都感到辞穷。
“文殊末后往,万众心已倾”描绘了文殊菩萨的到来,他的出场使得众人的心灵深受触动。接着,“箭锋相注处,妙义益峥嵘”比喻佛法如利箭直指人心,揭示的教义更加鲜明。
“芥子容须弥,毛孔受四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佛法的广大无边,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能包容宇宙。最后两句“一默岂无语,其声如震霆”强调了维摩的智慧,即使沉默也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整首诗通过维摩的形象,展现了佛法的深邃和智慧,以及对修行者的启示作用,语言生动,寓意深远。
营州少年猎城下,楼居主人何为者?
爱观陈迹赋如龙,不与鲜卑斗驰马。
从教辽东无管宁,沧波政须濯吾缨。
楼头无时对山色,笔端有喙能秋声。
朝来见画思远策,惭负团茅旧泉石。
少姨寄我瑶华音,蓬莱水浅嵩云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