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期闻磬,觉有深悲。召而问诸,母子仳离。
杀人者死,父怨匪追。母输官酿,三年于斯。
量所以赎,贫莫为赀。身又公役,曷遂我私。
悠悠长夜,痛结肝脾。心固非臂,臂非木椎。
悲存乎心,木石应之。奈何一气,形隔而亏。
忿生衷隐,渐至交夷。有亲靡孝,有子弗慈。
招谗维本,召弑实基。明明恩纪,忍底沦澌。
侧闻是事,如何弗思。
子期闻磬,觉有深悲。召而问诸,母子仳离。
杀人者死,父怨匪追。母输官酿,三年于斯。
量所以赎,贫莫为赀。身又公役,曷遂我私。
悠悠长夜,痛结肝脾。心固非臂,臂非木椎。
悲存乎心,木石应之。奈何一气,形隔而亏。
忿生衷隐,渐至交夷。有亲靡孝,有子弗慈。
招谗维本,召弑实基。明明恩纪,忍底沦澌。
侧闻是事,如何弗思。
这首诗以"子期闻磬"开篇,描绘了一幅深沉悲凉的画面,子期听到磬声,触发了内心深处的哀伤。诗人随后揭示了一个家庭悲剧:母子因某种原因分离,母亲被迫为官家酿酒,长达三年,贫困无法赎回自由。诗人心系亲人,却无法直接援手,只能在漫长的夜晚中忍受着肝肠寸断的痛苦。
诗人运用比喻,表达内心的悲愤难以用常理解释,即使木石也能感知他的悲伤。然而,亲人之间的亲情断裂,导致了怨恨和冷漠。他感叹孝道的缺失和亲情的破裂,认为这起事件源于最初的谗言,最终导致了杀身之祸。诗人心中的愤怒和悲哀逐渐消减,但仍对这样的不幸深感痛心。
最后,诗人听闻此事,不禁深深思考,表达了对世间不公的深深忧虑和对亲情伦理沦丧的深深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和对人性悲剧的深刻反思。
深沉百尺池,坐见渊鱼跃。
蓊蔚千秋木,中闻鱼鸟乐。
久与鱼鸟暌,尘土厌徽索。
偶来叩异境,佳思得开廓。
朝廷尚清熙,圣主守勤约。
銮舆不游幸,花卉任荣落。
便如到山林,不悟近城郭。
心閒与境一,足以慰寂寞。
由来市朝味,未易胜林壑。
因循不远引,佥信吾侪弱。
昔读宝公传,今作钟阜游。
缓行万松间,直上千峰头。
古塔表木末,寒泉贮岩幽。
遥观江流奔,始知此生浮。
甚爱雪竹庵,逸驾吾将休。
性命一同源,万善天所赋。
五行水生智,正以虚明故。
先生原命宫,水与金夹辅。
清质自生明,冰壶澄月露。
穷理以致用,干事必正固。
与国作蓍龟,应物公权度。
所以常惺惺,一室神明护。
室中主人公,寿比乔松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