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夕王潼谷度支见访·其一》
《秋夕王潼谷度支见访·其一》全文
明 / 李舜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惊鹊栖难稳,飘蓬任所如。

昨来犹逆旅,忽报有高车。

庭次堪留客,城隅为索居。

时闻话潼谷,吾志亦归欤。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舜臣的《秋夕王潼谷度支见访(其一)》描绘了诗人秋夜中接待友人来访的情景。首句“惊鹊栖难稳”以鹊鸟受惊难以安栖,象征诗人内心的不平静,可能是因为朋友突然造访带来的惊喜。次句“飘蓬任所如”则比喻自己像随风飘荡的蓬草,生活无定,表达了诗人的漂泊之感。

“昨来犹逆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客居他乡的状态,而“忽报有高车”则暗示友人乘坐华丽的马车到来,带来意外的喜悦。接下来,“庭次堪留客”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热情款待,希望能在庭院中留住对方。

“城隅为索居”则透露出诗人孤独的生活,与前文的热闹形成对比。最后两句“时闻话潼谷,吾志亦归欤”,诗人通过与朋友交谈,似乎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思考,流露出一种想要回归故乡或寻求内心归宿的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有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李舜臣

李舜臣
朝代:明   字:汝谐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猜你喜欢

浪淘沙.怀辟支湘中

四面楚歌声。破网长征。不甘黄血啖长鲸。

九死肯忘亡国痛,乐操南音。同是可怜生。

端为多情。湘江淼淼溯伊人。

可奈江南兰蕙瘁,鶗鴂争鸣。

(0)

壶中天.题公曼仇史,即以为赠

滔天风浪,顿倾翻赤县,鼋鼍出没。

如此江山谁管领,一任伊川被发。

我辈书生,高歌击剑,枉自生奇骨。

可怜殷浩,书空终日咄咄。

正值瓦釜雷鸣,黄钟毁弃,只手撑天窟。

艳绝朱明光复史,想见南征北伐。

水浒豪情,春秋大义,危系千钧发。

读难终卷,荡虏雄心飙发。

(0)

蝶恋花·其一春怨

门外藏鸦春袅袅。便作垂杨,想是西湖好。

金缕歌成添烦恼。行人笛里关山杳。

正恐长愁伤客抱。如此风夜,何苦扬征棹。

乡梦羁怀浓睡扰。青峰两岸多啼鸟。

(0)

长相思·其二登楼玩月

上高楼。望晶球。万里长空如素秋。湘帘悬玉钩。

碧云收。绿阴稠。谁按新声水调头。高歌凌斗牛。

(0)

十六字令

睛。听过谯楼二鼓声。云迟散,月缺—边明。

(0)

夜飞鹊.李晓暾罢职闲居,重有鼓盆之戚,词以慰之

沧波望归路,君意何之。林叶下雁声迟。

尊前狂念已消尽,单衣依旧尘缁。

相将赁虚庑,但文园多病,宋玉长悲。

寻常巷陌,趁秋高、过我填词。

堪羡挂冠能早,随意泛江湖,一舸鸱夷。

谁料西风吹汝,哀蝉不断,玉箧都迷。

凤帏暗月,隔泉台、怎照相思。

叹谁人无死,何天可问,莫更歔欷。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