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声。破网长征。不甘黄血啖长鲸。
九死肯忘亡国痛,乐操南音。同是可怜生。
端为多情。湘江淼淼溯伊人。
可奈江南兰蕙瘁,鶗鴂争鸣。
四面楚歌声。破网长征。不甘黄血啖长鲸。
九死肯忘亡国痛,乐操南音。同是可怜生。
端为多情。湘江淼淼溯伊人。
可奈江南兰蕙瘁,鶗鴂争鸣。
这首《浪淘沙·怀辟支湘中》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高旭所作,表达了作者在动荡时局中的深沉感慨和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四面楚歌声"运用典故,暗示了四周环境的险恶和自身的困境,如同项羽垓下之战的境地。"破网长征"描绘了艰难的逃亡之路,形象生动。
"不甘黄血啖长鲸",以壮志豪情表达不愿屈服于外侮的决心,"九死肯忘亡国痛"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国家灭亡之痛的深深铭记。"乐操南音"则是借音乐寄托对南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同是可怜生",流露出对世间疾苦的共情,"湘江淼淼溯伊人"则通过描绘湘江的浩渺,寓言自己对理想或爱人的追寻。"可奈江南兰蕙瘁,鶗鴂争鸣"以兰花凋零和鸟儿哀鸣象征着江南的衰败与哀愁,表达了对时局变迁的无奈和悲凉。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历史典故和个人经历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刻反思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