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冰纨织翠筠,风涵秋水碧鳞鳞。
北窗高卧正须此,捲似闲曹吏隐人。
一幅冰纨织翠筠,风涵秋水碧鳞鳞。
北窗高卧正须此,捲似闲曹吏隐人。
这是一首描绘秋夜静谧景象的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在深秋之夜的居所感受。"一幅冰纨织翠筠"中,“冰纨”指的是清凉如同冰霜一般的丝绸,而“织翠筠”则是用翠绿色的丝线织成的窗棂,这两句交织出一个秋夜寂静而又略带寒意的场景。
"风涵秋水碧鳞鳞"一句,通过“风涵”的动词,将清凉的秋风与流动的水相结合,形成一种生动的画面。这里的“碧鳞”形容秋水如同鱼鳞一般闪耀着碧绿色的光泽,这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也让人感受到秋夜的宁静与清凉。
接下来的"北窗高卧正须此",诗人选择了一个高靠的窗棂作为自己的休息之地。这里的“须”字暗示了一种迫切和渴望,似乎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才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
最后一句"捲似闲曹吏隐人"则是用了古代隐逸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里的“捲”字意味着诗人如同古时的隐者一样,将自己卷入书中,远离尘世的喧嚣,寻找心灵的安宁。在这句中,“闲曹吏”指的是不忙于世俗之事的官吏,而“隐人”则是隐居山林、远离红尘的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在飞扬的情怀,是一首充满意境美的作品。
积思久滞淫,兴言恣攀陟。
奇峰亘四百,面面俱可识。
上有飞云峰,远接扶桑色。
迤逦瑶台石,烟霞随杖舄。
群仙宁尽纪,丹灶犹可觅。
家由葛令移,松是秦时植。
仰首接飞鸢,摩崖多籀刻。
朱草希黄落,仙禽无倦翼。
步入梅花村,美酿分玄碧。
可以醉游人,若为驱肉食。
小隐吾敢捐,漫向高山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