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辔长裾饱软尘,长安六见柳丝新。
每拈花胜惊衰鬓,却对椒觞忆远人。
碧海好寻归去棹,金门无问后来薪。
故园桃李应相待,会到家时及晚春。
缓辔长裾饱软尘,长安六见柳丝新。
每拈花胜惊衰鬓,却对椒觞忆远人。
碧海好寻归去棹,金门无问后来薪。
故园桃李应相待,会到家时及晚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在长安的所见所感。首句“缓辔长裾饱软尘”描绘了诗人悠闲地骑马漫步,长袍宽袖随风飘扬,行走在被马蹄踩踏出软尘的路上。接着,“长安六见柳丝新”则点明这是诗人第六次在长安见到柳树抽新芽,暗示了诗人与长安的深厚情感。
“每拈花胜惊衰鬓”一句,诗人通过“拈花胜”(一种游戏或装饰品)的使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却对椒觞忆远人”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对着盛满椒酒的杯子,想起了远方的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碧海好寻归去棹,金门无问后来薪”两句,诗人想象着回到故乡,寻找那条回家的小船,而金门则象征着朝廷,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淡然态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最后,“故园桃李应相待,会到家时及晚春”则以桃李花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温暖春日的期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亲情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
大道久凌迟,正风还陊隳。
无人整颓纲,目乱空伤悲。
卓有出世士,蔚为人天师。
文章通造化,动与王公知。
囊括十洲香,名翼四海驰。
肆意放山水,洒脱无羁縻。
云轻三事衲,瓶锡天下之。
诗曲相间作,百纸顷刻为。
藻思洪泉泻,翰墨清且奇。
惜哉大手笔,胡为幽柔词。
愿师持此才,奋起革浇漓。
骛彼东山嵩,图祖进丰碑。
再续辅教编,高步凌丹墀。
它日僧史上,万世为蓍龟。
迦叶闻琴舞,终被习气随。
伊予浮薄人,赠言增忸怩。
倘能循我言,佛日重光离。
忆昔游京华,自言生羽翼。
怀书访知己,末路空相识。
许国不成名,还家有惭色。托身从?亩,浪迹初自得。
雨泽感天时,耕耘忘帝力。
同人洛阳至,问我睢水北。
遂尔款津涯,净然见胸臆。
高谈悬物象,逸韵投翰墨。
别岸迥无垠,海鹤鸣不息。
梁城多古意,携手共悽恻。
怀贤想邹枚,登高思荆棘。
世情恶疵贱,之子怜孤直。
酬赠感并深,离忧岂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