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题诗寺,文箫雁韵楼。
海光浮树杪,山翠滴床头。
热想寒泉濯,春曾煖谷游。
暝钟萝月下,清梦一相求。
李白题诗寺,文箫雁韵楼。
海光浮树杪,山翠滴床头。
热想寒泉濯,春曾煖谷游。
暝钟萝月下,清梦一相求。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梦游感通寺简诸友》,描绘了诗人梦中游历感通寺的情景。首句“李白题诗寺”暗示了诗人对前人诗意的追忆,而“文箫雁韵楼”则可能指的是寺内楼阁的雅致与雁鸣的和谐。接下来,“海光浮树杪”展现了夜晚寺庙景色的奇幻,海光倒映在树梢之上,增添了神秘色彩。
“山翠滴床头”运用拟人手法,写山色仿佛翠绿的液体滴落于床头,生动描绘出梦境中的清新与宁静。“热想寒泉濯”表达了诗人对清凉泉水洗涤心灵的渴望,暗含禅意。“春曾暖谷游”回忆春天游览山谷的温暖时光,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过往的怀念。
最后两句“暝钟萝月下,清梦一相求”以月光下的钟声和藤萝为背景,烘托出梦境的静谧,表达了诗人期待与朋友们在梦中相遇,共享这份清幽之境的心愿。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所谓伊人,一水盈盈,欲往从焉。
见雁影萧条,烟波上下,渔歌欸乃,笭箵便娟。
雨笠烟蓑,瘿瓢竹杖,衰柳残荷望渺然。
橹声断、恰门横短港,巷面青山。一觞一咏流连。
殊不似、扁舟雪夜还。
况高议云生,尊同北海,胜流狎集,客比西园。
鸿爪遭逢,萍踪聚散,绝胜他人交十年。
拼沉醉、问中秋好月,可照湖干。
皓魄初圆,罡风犹劲,剪破彤云万里。
桂影扶疏,嫦娥清冷,白玉楼头似水。
银花作阵,火树迷空,照见离离珠蕊。
想蜀天积雪,峨嵋崖下,佛灯如此。
何须问、双凤云间,六鳌海上,箫鼓声中燕喜。
竹叶横窗,松阴满径,有个幽人在里。
白眼谁同,青樽易歇,赤脚层冰游戏。
应难寻、千树梅花,长笛一声而已。
数间茅屋。荒原悄、纡回樵径幽独。
半竿斜照乱鸦啼,早陇头归牧。点几树、丹枫似簇。
空林堕叶声声续。
喜野老忘机,共领略、清泉白石,闲伴麋鹿。
入画范缓倪迂,柴门双掩,静对千尺飞瀑。
绳床高卧听秋风,问何荣何辱。漫料理牛衣◆◆。
凝寒未到深溪谷。
倩浊醪、消长夜,醉里生涯,悠然良足。
新秋天气,正河鼓星高,牵牛花媚。
禾黍西风,驴背一鞭遥指。
有人巢青阁上,倚危栏、望穷烟水。
那识猿啼鹃唱,早断魂千里。忆去年、瓜果闲庭里。
看儿女灯前,乞巧欢意。萤火斜飞处,乍夜凉于洗。
而今归来索寞,最无聊、黄昏窗底。
鸾镜轻尘莫扫,剩盈盈清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