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柴扉不浪开,杨生端为老夫来。
欲报封君无一事,只将枉句赠生回。
山下柴扉不浪开,杨生端为老夫来。
欲报封君无一事,只将枉句赠生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友好的画面。"山下柴扉不浪开",暗示了山居的僻静和主人的隐逸,门常常紧闭,但当杨生专程来访时,门才为之敞开,显示出对杨生的特别尊重。"杨生端为老夫来","端"字表达了杨生的诚意和对诗人的敬意,他特意前来拜访,可能带有问候或请教之意。
诗人表示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回报杨生厚意的,"欲报封君无一事",这里的"封君"是对对方的尊称,诗人自谦地说没有物质或显赫的事物可赠予。然而,他决定以诗相赠,"只将枉句赠生回","枉句"即诗篇,虽非贵重礼品,却包含了诗人的情感与才思,是对他来访的珍贵回应。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友情和文人之间以诗传情的诗,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之间的交往方式和诗文交流的价值观。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