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诸公,谁道得、梅花亲切。
到和靖、先生诗出,古人俱拙。
写照乍分清浅水,传神初付黄昏月。
尽后来、作者斗尖新,仍重叠。离不得,春和腊。
少不得,烟和雪。更茅檐低亚,竹篱轻折。
何事西邻春得入,还如东阁人伤别。
总输他、树下作僧来,离言说。
唐宋诸公,谁道得、梅花亲切。
到和靖、先生诗出,古人俱拙。
写照乍分清浅水,传神初付黄昏月。
尽后来、作者斗尖新,仍重叠。离不得,春和腊。
少不得,烟和雪。更茅檐低亚,竹篱轻折。
何事西邻春得入,还如东阁人伤别。
总输他、树下作僧来,离言说。
这首梅花诗的鉴赏:
在这首诗中,"唐宋诸公,谁道得、梅花亲切"一句,直接点出了历代文人墨客对梅花的情感寄托和深刻理解。随后的"到和靖、先生诗出,古人俱拙"则表明了诗人对于前辈文学大家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自谦态度。
接着,"写照乍分清浅水,传神初付黄昏月"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梅花图景。这里的"写照"指的是以笔墨捕捉梅花之美,而"传神"则更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表达梅花精神内涵时的深刻与细腻。
紧接着,"尽后来、作者斗尖新,仍重叠。离不得,春和腊。少不得,烟和雪"一段,展现了诗人对梅花之美的独特感受和不懈追求。这里的"斗尖新"表明诗人在艺术上不断探索创新,而"仍重叠"则反映出对传统美学的尊崇与继承。
下文中的"更茅檐低亚,竹篱轻折"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生长环境的清幽与孤傲。"何事西邻春得入,还如东阁人伤别"则引出了诗人的感慨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总输他、树下作僧来,离言说"一句,似乎在表达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或许是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一种逃避态度,通过梅花来寄托自己对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美学的深入探讨和情感展开,不仅展示了作者汪莘先生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