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草一方团野色,游丝百尺上晴空。
预愁柳絮鹅毛白,即见桃花人面红。
细草一方团野色,游丝百尺上晴空。
预愁柳絮鹅毛白,即见桃花人面红。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自然美景与细腻的情感交织。首句“细草一方团野色”,以“细草”为切入点,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田野中草色的细腻与丰富,仿佛一团团绿色织就的地毯铺展在大地上,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着,“游丝百尺上晴空”,将视线从地面提升至天空,游动的蜘蛛丝在阳光下闪烁,如同轻盈的舞者在空中翩翩起舞,展现出春天特有的轻盈与灵动。
“预愁柳絮鹅毛白”,诗人通过想象,预见到即将到来的柳絮飘飞的场景,将其比作洁白的鹅毛,既形象又富有诗意,预示着春天即将结束,夏天即将到来的季节更替之感油然而生。“即见桃花人面红”,则将桃花盛开的景象与人的脸庞相联系,不仅描绘了桃花的鲜艳夺目,也暗示了春日里人们愉悦的心情和生命的活力,仿佛桃花映照出的人面也因春天的到来而显得更加红润生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巧妙地捕捉了春天的自然之美与情感之深,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美好的向往。
明妃去时载橐驼,金环珠络红锦靴。
燕支山北万蹄马,半夜剑槊锵横磨。
老胡须鼻极殊状,黄羊乳酪毡裘帐。
此生赋分逐飞走,一回坐起一惆怅。
当初自恃颜如花,不嫁比邻来天家。
掖庭咫尺隔万里,十年不复逢宫车。
画工不信能相误,一朝流落天涯去。
汉使年年去复来,长安不见低烟雾。
寒沙击面雁飞秋,手抱琵琶泪暗流。
上弦冷冷写妾苦,下弦切切写汉羞。
妾身生死何须道,汉人嫁我结和好。
曲终谁是知音人,断魂去作坟头草。
衰世门户单,惟有子与我。
手足共一身,右短固不可。
投老得寡妻,谁谓此计左。
鸱枭覆尔巢,骨肉翻成祸。
知几苦不早,渐理归舟柁。
县官不可入,有理子亦颇。
自怜羽翼低,尺书忽远堕。
两年食奔走,老蚕自缠裹。
相救在急难,宁能久安坐。
玄精有可倚,矧此乃么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