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日至罗浮偕同游历览诸胜欣然会心漫有短述留题石壁以纪岁月四首·其二》
《九日至罗浮偕同游历览诸胜欣然会心漫有短述留题石壁以纪岁月四首·其二》全文
明 / 林大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九日登临愿不虚,问谁曾此谒仙居。

皆云太守二千石,更有游人岁百馀。

入地铜龙向天阙,腾空锦雀下庭除。

荒碑梵宇多题字,不见当年御简书。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九月九日登高游览罗浮山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历史遗迹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铜龙”、“天阙”、“锦雀”、“荒碑”、“梵宇”,营造出一种既古老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首句“九日登临愿不虚”直接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表达了诗人对这次登山活动的期待与满足感。接着,“问谁曾此谒仙居”一句,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出了对过往历史人物的追忆,暗示了罗浮山作为仙居之地的历史地位。

“皆云太守二千石,更有游人岁百馀”两句,通过对比太守和普通游人的身份与数量,展现了罗浮山作为旅游胜地的吸引力,同时也暗含了对官民共赏美景的和谐景象的赞美。

“入地铜龙向天阙,腾空锦雀下庭除”这两句,分别从地表与天空两个维度描绘了罗浮山的壮丽景色,铜龙象征着山中的神秘与古老,锦雀则代表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由,两者相映成趣,展现出山中美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荒碑梵宇多题字,不见当年御简书”最后两句,将视角转向了历史遗迹,通过“荒碑”与“梵宇”的描述,以及对“御简书”的怀念,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岁月的追思与对文化遗产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叹,也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山水与人文景观的独特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林大春
朝代:明

(1523—1588)明广东潮阳人,字邦阳,一字井丹。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累官浙江提学副使,致高拱私党于法,为言官论劾,罢官。有《井丹集》。
猜你喜欢

咏怀·其七

崇墉守其国,重介卫其身;

岂云不足恃,未若疆无尘。

民气贵和乐,太平如始春。

造物久安静,丰功竟何人。

居中思固位,出守复忧贫;

履危谋可用,临难力自伸。

坐使天下事,徵于笑与颦。

下农没其世,应知天帝仁。

(0)

安平镇城

危城映白沙,天与海为涯。

日射千樯影,黄龙出浪花。

(0)

晚过四湖庄

群山缥缈意闲闲,风景依稀俗累删。

荷笠野翁驱犊返,携筐村女采茶还;

断云过岭吠黄犬,落日照波飞白鹇。

争奈未曾离别惯,归心急处水潺潺。

(0)

吊郑延平

功名一事岂由天,忠孝如何不两全!

毛发数茎完节义,英雄千里辟山川;

此邦得比田横岛,割地犹劳王浚船!

今日泉台应失笑,渭阳异域竟开边。

(0)

蔡生过我即别

契阔十年许,跫然到我旁;

话心犹未了,游兴一何忙。

赠卷留冰雪,驱车去草堂;

那堪遥订约,隔岁望来航。

(0)

咏史·其三

刚直孔文举,鬼操岂能容;

中怀欲杀之,犹畏众论詾。?虑发其镝,路粹助其锋;

遂使天下士,悼失人中龙。

虑本师郑元,粹亦学蔡邕;

表表皆名下,甘作权门佣。

杀人以媚人,终为祸所钟;

尤恨荀文若,竭智佐奸凶。

汲汲兴汉业,阿瞒笑其惷;

及至加九锡,势成不可壅。

嗔目除异己,噬脐悔无从;

上哲睹未形,伊人吾所宗。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