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墉守其国,重介卫其身;
岂云不足恃,未若疆无尘。
民气贵和乐,太平如始春。
造物久安静,丰功竟何人。
居中思固位,出守复忧贫;
履危谋可用,临难力自伸。
坐使天下事,徵于笑与颦。
下农没其世,应知天帝仁。
崇墉守其国,重介卫其身;
岂云不足恃,未若疆无尘。
民气贵和乐,太平如始春。
造物久安静,丰功竟何人。
居中思固位,出守复忧贫;
履危谋可用,临难力自伸。
坐使天下事,徵于笑与颦。
下农没其世,应知天帝仁。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坚守边防、重视和平的社会景象。首句“崇墉守其国,重介卫其身”表达了对坚固城墙和重兵防御的依赖,认为这样的力量足以维护国家安全。接着,“疆无尘”寓意边境安宁,没有战乱,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
诗人进一步指出,人民的福祉在于和谐与安宁,如同春天的到来。“太平如始春”形象地传达了这种理想状态。然而,他也暗示了对盛世背后无人居功的反思,提出在享受丰功的背后,应有人承担责任。
“居中思固位,出守复忧贫”反映了统治者既要稳固中央地位,又要关心边疆官员的生活困境。在面临危险时,他们应展现出智慧和勇气,以应对挑战。“履危谋可用,临难力自伸”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最后,诗人通过“坐使天下事,徵于笑与颦”来批评那些不作为的领导者,他们的行为导致天下事成败与否,可以从人们的笑容或愁容中看出。结尾处,“下农没其世,应知天帝仁”表达了对底层百姓的同情,认为即使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天帝的仁慈仍然值得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咏怀的形式,既赞扬了和平与稳定,也揭示了社会问题,体现了作者对治国理念的深沉思考。
开尊且醉圣贤酒,理棹时乘旦暮风。
懒为躬耕咏梁甫,敢将高卧敌隆中。
芭蕉月上照窗扉,屋里老僧眠不知。
起来树根饮一盏,举头忽是三更时。
藤萝一处一处好,我亦持杯随处坐。
山鸡忽叫野钟鸣,满地西风愁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