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始沈泉,池塘恰雨天。
鹭头飘雪暗,荷腹荡珠圆。
风递谁家笛,声冲几里烟。
拂波轻重起,隔树往来传。
沥沥虽侵汉,遥遥已杂□。
天龙吟转乐,石韵更相连。
谩读襄王赋,虚誇子晋仙。
宁同向散骑,肠断向漪涟。
朱华始沈泉,池塘恰雨天。
鹭头飘雪暗,荷腹荡珠圆。
风递谁家笛,声冲几里烟。
拂波轻重起,隔树往来传。
沥沥虽侵汉,遥遥已杂□。
天龙吟转乐,石韵更相连。
谩读襄王赋,虚誇子晋仙。
宁同向散骑,肠断向漪涟。
这首宋代诗人钱易的《和人首夏池上雨中闻笛》描绘了夏日雨后池塘的清新景象。首联“朱华始沈泉,池塘恰雨天”写红莲初绽,随着雨水沉入池底,营造出宁静的氛围。接着,“鹭头飘雪暗,荷腹荡珠圆”以白鹭羽毛在雨中若隐若现,如同雪花,而荷叶上的水珠晶莹如珠,形象生动。
“风递谁家笛,声冲几里烟”通过风中传来的笛声,展现出空灵悠扬的意境,笛声穿透雨雾,传向远方。接下来的“拂波轻重起,隔树往来传”进一步描绘了笛声随风起伏,穿越水面和树林,传递着情感。
“沥沥虽侵汉,遥遥已杂□”中的“沥沥”形容雨声,与笛声交织,仿佛雨滴融入笛音,形成独特的和谐。然而,此处的“□”字可能缺失,但不影响整体理解。
“天龙吟转乐,石韵更相连”将笛声比喻为天龙吟唱,与山石的回音相呼应,增添了音乐的层次感。诗人感叹:“谩读襄王赋,虚誇子晋仙”,暗示笛声虽美,却不如古代仙人的故事引人遐想。
最后,“宁同向散骑,肠断向漪涟”表达了诗人不愿与世隔绝,宁愿沉浸在这样的自然美景和笛声中,也不愿像散骑一样孤独,而是让心灵在涟漪中得到慰藉,情感深沉动人。整首诗以景寓情,展现了夏日雨后池塘的独特韵味和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