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人首夏池上雨中闻笛》
《和人首夏池上雨中闻笛》全文
宋 / 钱易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朱华始沈泉,池塘恰雨天。

鹭头飘雪暗,荷腹荡珠圆。

风递谁家笛,声冲几里烟。

拂波轻重起,隔树往来传。

沥沥虽侵汉,遥遥已杂□。

天龙吟转乐,石韵更相连。

谩读襄王赋,虚誇子晋仙。

宁同向散骑,肠断向漪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rénshǒuxiàchíshàngzhōngwén
sòng / qián

zhūhuáshǐshěnquánchítángqiàtiān

tóupiāoxuěàndàngzhūyuán

fēngshuíjiāshēngchōngyān

qīngzhòngshùwǎngláichuán

suīqīnhànyáoyáo□。

tiānlóngyínzhuǎnshíyùngèngxiānglián

mànxiāngwángkuājìnxiān

níngtóngxiàngsànchángduànxiànglián

注释
朱华:红莲花。
沈:沉没。
鹭头:白鹭头部。
荷腹:荷花的中心。
递:传递。
笛:竹笛。
遥遥:遥远。
天龙:形容美妙的音乐。
襄王:楚襄王,古代君主。
子晋: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散骑:官职名,此处指悠闲的生活。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
翻译
红莲初沉于水,池塘正逢雨天。
白鹭头上雪花般飞舞,荷花叶下珠圆如盘。
微风吹过,不知哪家笛声传来,穿透数里烟雾。
轻拂水面,音符时强时弱,树间回荡不断。
滴滴答答,虽近似汉水声,却已融入远方。
天籁之音,仿佛龙吟,石韵相接,和谐共鸣。
空读楚襄王的华丽辞藻,子晋成仙的传说只是虚言。
我宁愿与散骑共游,也不愿心碎于这涟漪之中。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钱易的《和人首夏池上雨中闻笛》描绘了夏日雨后池塘的清新景象。首联“朱华始沈泉,池塘恰雨天”写红莲初绽,随着雨水沉入池底,营造出宁静的氛围。接着,“鹭头飘雪暗,荷腹荡珠圆”以白鹭羽毛在雨中若隐若现,如同雪花,而荷叶上的水珠晶莹如珠,形象生动。

“风递谁家笛,声冲几里烟”通过风中传来的笛声,展现出空灵悠扬的意境,笛声穿透雨雾,传向远方。接下来的“拂波轻重起,隔树往来传”进一步描绘了笛声随风起伏,穿越水面和树林,传递着情感。

“沥沥虽侵汉,遥遥已杂□”中的“沥沥”形容雨声,与笛声交织,仿佛雨滴融入笛音,形成独特的和谐。然而,此处的“□”字可能缺失,但不影响整体理解。

“天龙吟转乐,石韵更相连”将笛声比喻为天龙吟唱,与山石的回音相呼应,增添了音乐的层次感。诗人感叹:“谩读襄王赋,虚誇子晋仙”,暗示笛声虽美,却不如古代仙人的故事引人遐想。

最后,“宁同向散骑,肠断向漪涟”表达了诗人不愿与世隔绝,宁愿沉浸在这样的自然美景和笛声中,也不愿像散骑一样孤独,而是让心灵在涟漪中得到慰藉,情感深沉动人。整首诗以景寓情,展现了夏日雨后池塘的独特韵味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钱易
朝代:宋

临安人,字希白。钱昆弟。年十七举进士,以少年轻俊被黜,然自此以才藻知名。真宗咸平二年进士。通判蕲州,奏请废肉刑,为真宗采纳。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通判信州。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才学瞻敏,为文数千百言,援笔立就。又善绘画,工行草书。有《洞微志》、《南部新书》、《青云总录》等。
猜你喜欢

咏萧何

相国超诸将,收图不取金。

无双识韩信,画一付曹参。

名益图麟著,功将汗马深。

如何灭秦佐,偏结故侯心。

(0)

访梁法师道院归途遇雨柬同游林李二子

西郊云偶集,先雨谒东皇。

露马踏风叶,飙车候石房。

夫君元始佐,启我玉函光。

归路嚣尘息,中峰鍊九阳。

(0)

过句容作

微凉初贴地,稍稍上行踪。

远树漏人语,斜阳明句容。

排门询葛令,宿店倚茅峰。

明又催僮起,马头闻曙钟。

(0)

巫山之阳香溪之阴明妃神女旧迹存焉·其二

阏氏留汉月,芳草藉巫云。

清怨独和胡,微辞因奉君。

溪萦香缥缈,台驻梦氤氲。

不蹑风流迹,荒山空旧闻。

(0)

白发三首·其三

妾有盘龙镜,为君照白发。

照发复照须,繁霜不可遏。

染之不尽黔,拔去还复发。

天运既如此,恶之殊非达。

妾发长至地,甘为老奴悦。

愿君崇明德,毋事此微屑。

囊须在船中,士龙笑欲没。

(0)

题李太白像

词林鸟归凤,千载想斯人。

恩向汾阳重,情连云梦亲。

少陵非匹敌,小谢契精神。

甚矣吾衰也,时无贺季真。

空然对遗像,文采映千春。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虞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