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煮何曾似鳆鱼,恼人幽梦夜深余。
贫家敢恨无眠处,燕寝清香尚不除。
小煮何曾似鳆鱼,恼人幽梦夜深余。
贫家敢恨无眠处,燕寝清香尚不除。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食物的细腻感受和生活中的小情趣。首句“小煮何曾似鳆鱼”,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食物的期待与失望,暗示小煮的食物并未达到期望中的美味,如同鳆鱼般鲜美。接着,“恼人幽梦夜深余”则将这种情感深化,夜晚的梦境因食物的不足而变得不那么甜美,增添了几分失落与惆怅。
后两句“贫家敢恨无眠处,燕寝清香尚不除”,转而探讨生活的态度与心境。尽管物质条件有限,但诗人并未因此感到遗憾或不满,反而在“燕寝”(即安逸的卧室)中寻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里的“清香”不仅指实际的香气,更象征着心灵的愉悦与精神的富足。通过对比贫富,诗人展现了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小片段,巧妙地传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以及在逆境中保持乐观与满足的人生态度。
白日丽中天,氛翳浩纵横。
饥虎欲啮人,何必避豪英。
夫子邦司直,焉能不持衡。
抗疏排九阍,天听时未恒。
徙公大司农,欲以平两争。
伊余非良璧,委路任青蝇。
但令识者怜,甘为忌者憎。
公其振霄路,余当返岩耕。
山神饶伎俩,时时恶声进。
吾子既庵居,不闻亦无尽。
云胡以听名,徒然扰方寸。
自言百不入,一唯天是信。
既传天听卑,复道天语近。
五十命已知,六十耳当顺。
自此从心年,的应无悔吝。
我语君莫听,君听我当论。
何以绝听根,悠然空五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