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膝下时,依依切孺慕。
北方例春旱,岁岁烦圣虑。
殷忧每先期,赈恤筹补助。
常见传六膳,有时忘下箸。
窃谓愁劳过,欲慰意转惧。
微诚荷恩鉴,首肯无诃怒。
恒于祈请所,命代申忱素。
岂知慈爱中,诲训于兹寓。
今为切已事,旱暵况频遇。
任同德霄壤,惭畏日增遽。
敕几戒终怠,调元愧六幕。
稍可自信者,良心尚如故。
忆昔膝下时,依依切孺慕。
北方例春旱,岁岁烦圣虑。
殷忧每先期,赈恤筹补助。
常见传六膳,有时忘下箸。
窃谓愁劳过,欲慰意转惧。
微诚荷恩鉴,首肯无诃怒。
恒于祈请所,命代申忱素。
岂知慈爱中,诲训于兹寓。
今为切已事,旱暵况频遇。
任同德霄壤,惭畏日增遽。
敕几戒终怠,调元愧六幕。
稍可自信者,良心尚如故。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忆昔》。诗中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诗人提到在北方春旱频繁的年份,他作为君主,常常忧虑百姓的生活,亲自筹划救济措施,甚至忘记了享受自己的饮食。他担心自己的辛劳可能给百姓带来更大的负担,但又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诗中流露出的不仅是对国家的深情厚意,还有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乾隆皇帝通过自己的行动,展现了作为君主的责任感和对民众福祉的重视。同时,他也反思了自己的行为,意识到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保持内心的善良和正直也是非常重要的。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体现了乾隆皇帝作为一位明君的风范,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深厚的情感。
爱山每结庐,两奥此一旷。
檐摩绝顶云,栏俯隔江嶂。
来薰带野绿,上月挟溟涨。
松涛下方作,岩壁左右障。
凉燠俱有宜,昏旦各殊状。
永怀独寤宿,失笑总幻妄。
君诗猥见及,吾阁幸无恙。
遥知倚杵忧,尽人凭阑望。
石泉细自滴,瓯茗冽可饷。
不似涧瀑喧,试枕百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