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波疑断峤。看乱芦吹雪,鸥乡寒早。蹉跎负芳草。
问行吟何处,总伤孤抱。凭高纵眺。
暮云深、飞笳缥缈。
算人间、此水清泠,肯照冷游巾帽。愁道。
媐春觞阔,泛月槎空,暗尘催老。垂杨碧袅。
灵和影误年少。
怕雕阑、荒尽萸边,诗梦虚付,烟深水窈。
尽儃佪瘦塔,多情替留晚照。
枕波疑断峤。看乱芦吹雪,鸥乡寒早。蹉跎负芳草。
问行吟何处,总伤孤抱。凭高纵眺。
暮云深、飞笳缥缈。
算人间、此水清泠,肯照冷游巾帽。愁道。
媐春觞阔,泛月槎空,暗尘催老。垂杨碧袅。
灵和影误年少。
怕雕阑、荒尽萸边,诗梦虚付,烟深水窈。
尽儃佪瘦塔,多情替留晚照。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戊辰九日登高瑞鹤仙时的所见所感。开篇以“枕波疑断峤”起笔,形象地写出水面波光粼粼,仿佛与远方的山峰相连,营造出一种迷离的景象。接着,“乱芦吹雪,鸥乡寒早”描绘了芦苇丛中白茫茫的景象,以及早秋时节鸥鸟归巢的凄凉画面,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蹉跎负芳草”表达了时光流逝,美好春光不再的感慨,诗人独自徘徊,心中充满孤独。“行吟何处”暗示了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过去的怀念交织在一起。“凭高纵眺”转而写到登高远望,暮云深沉,远处飘渺的飞笳声更添寂寥之感。
“算人间、此水清泠,肯照冷游巾帽”借水的清澈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孤寂,表达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接下来,“愁道”引出更深一层的愁绪,感叹青春易逝,欢聚短暂。“媐春觞阔”、“泛月槎空”描绘了春日畅饮和月下乘舟的场景,但这些欢乐已成过往,如今只剩下“暗尘催老”的无奈。
“垂杨碧袅”又回到眼前景色,垂柳依依,却唤起诗人对青春年少的追忆。“灵和影误年少”表达了对美好时光错过的遗憾,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怕雕阑、荒尽萸边”预示着岁月无情,连节日的习俗也逐渐荒废。“烟深水窈”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深和诗人内心的孤寂。
最后,“尽儃佪瘦塔,多情替留晚照”以瘦塔和晚照作结,诗人独自在塔下徘徊,多情的夕阳似乎也在为他的孤独停留,整首词情感深沉,寓景于情,展现了作者在特定时空中的孤独与怀旧之情。
弃此千里地,唐山一省同。
万雾倚天际,清浊与海通。
广野浑无垠,民番各喁喁。
不设官兵守,其患将无穷。
南划虎尾溪,北踞大鸡笼。
卒足四百名,分汛扼要冲。
台北庶不虚,全郡势自雄。
晏海最上策,犹豫误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