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行揽袂意何与,丹荔炎云映客裾。
箧有牙琴应奏水,袖携冯剑岂弹鱼。
天边屡换朱厓月,海外难传白下书。
君去我留成底事,可谁看竹到精庐。
濒行揽袂意何与,丹荔炎云映客裾。
箧有牙琴应奏水,袖携冯剑岂弹鱼。
天边屡换朱厓月,海外难传白下书。
君去我留成底事,可谁看竹到精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之世为友人汪尔含送别所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首联“濒行揽袂意何与,丹荔炎云映客裾”描绘了临别时的情景,诗人与友人紧紧相握,心中充满了不舍与离愁。丹荔与炎云不仅渲染了夏日的热烈氛围,也象征着友情的炽热与深厚。客裾上的映照,更添了几分离别的哀愁。
颔联“箧有牙琴应奏水,袖携冯剑岂弹鱼”运用了巧妙的比喻,牙琴象征着音乐与艺术,冯剑则暗示着勇气与决断。诗人希望友人在旅途中能以音乐抚慰心灵,以勇气面对未知的挑战,但同时也提醒他,不应轻易地将内心的平静与宁静打破,如同不轻易弹动鱼儿一样。
颈联“天边屡换朱厓月,海外难传白下书”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关切与祝福。随着友人的远行,天边的月亮在不同地方变换着姿态,而远方的书信难以传递,隐含了对友人旅途艰辛与孤独的担忧。
尾联“君去我留成底事,可谁看竹到精庐”则是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在友人离去后,自己留在原地,不禁思考这样的分别有何意义。最后,诗人以“可谁看竹到精庐”一句,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期待与祝愿,希望友人能在新的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如同竹子般坚韧不拔,最终达到心中的理想家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友人旅途的关怀,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
拂雪金鞭,欺寒茸帽,还记章台走马。
谁念漂零久,漫赢得幽怀难写。
故人清沔相逢,小窗闲共情话。
长恨离多会少,重访问竹西,珠泪盈把。
雁碛波平,渔汀人散,老去不堪游冶。
无奈苕溪月,又照我扁舟东下。
甚日归来,梅花零乱春夜。
十日閒愁昼掩关,起寻一笑共清欢。
罢休诗社工夫淡,洗净书生气味酸。
尽遣馀钱付桑落,莫随短梦到槐安。
绣靴画鼓留花住,剩舞春风小契丹。
爱此千里器,如见古人面。
欲弹换朱丝,明月当秋汉。
我愿宫商弦,相应声无间。
自然召南风,莫起孤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