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西南远凤台,蜀魂何事此飞来。
偶因陇树相迷至,唯恐边风却送回。
只有花知啼血处,更无猿替断肠哀。
谁怜越客曾闻处,月落江平晓雾开。
剑阁西南远凤台,蜀魂何事此飞来。
偶因陇树相迷至,唯恐边风却送回。
只有花知啼血处,更无猿替断肠哀。
谁怜越客曾闻处,月落江平晓雾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越地旅人在剑阁凤台的哀愁之情。开篇“剑阁西南远凤台,蜀魂何事此飞来”两句,通过对剑阁凤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蜀地深厚的情感,以及旅人在异乡飘泊的心境。
接着,“蜀魂何事此飞来”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旅人的哀愁之情,这里“蜀魂”象征着对故土的思念和不舍。诗人通过这种设问,表现出一种无奈与牵挂。
在“偶因陇树相迷至,唯恐边风却送回”中,“陇树”指的是剑阁一带的树木,而“相迷至”则表明诗人因为这些景物而停留下来。这里的“唯恐”表达了诗人的担忧,他担心自己会被边地的风吹送回去,进一步强化了他对于故土无法忘怀的情感。
以下两句“只有花知啼血处, 更无猿替断肠哀”,通过对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这里的“啼血”形象地描述了一种沉重的心情,而“更无猿替断肠哀”则是说除了这些花以外,再没有其他可以理解他哀愁的人或事物,这里的“猿”指的是猿猴,古人常以之比喻知音。
最后两句“谁怜越客曾闻处,月落江平晓雾开”,诗人问道,有谁能够理解在越地的旅人的哀愁?这里的“越客”特指长期漂泊异乡的人,“曾闻处”则是对过去某个地方或时刻的怀念。而“月落江平晓雾开”则描绘了一种清冷而又宁静的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孤独。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旅人对于故土的深切思念和哀愁,以及在异乡漂泊中的孤独感。
每惜南冠懒读书,欣逢之子富三馀。
文章户牖虽频闯,师友源流或未疏。
底事个中纷侘傺,坐教淫末费驱除。
昭昭奄作冥冥去,悼尔能无一束刍。
青松出涧底,志已楝梁具。
平生饱霜雪,岁晚中寻度。
屈伸谅有时,穷达系所遇。
如君才与学,八面有馀裕。
志修文自昌,身阨守愈固。
已甘韫椟藏,宁愿莫邪铸。
急趋冠盖林,万里便跬步。
时来则卿相,慎勿负平素。
霜繁千嶂晚,天阔三江注。
倘遇子陵台,为我一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