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东都留守令狐尚书赴任》
《送东都留守令狐尚书赴任》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翠华黄屋未东巡,碧洛青嵩付大臣。

地称高情多水竹,山宜闲望少风尘。

龙门即拟为游客,金谷先凭作主人。

歌酒家家花处处,莫空管领上阳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dōngdōuliúshǒulìngshàngshūrèn
táng / bái

cuìhuáhuángwèidōngxúnluòqīngsōngchén

chēnggāoqíngduōshuǐzhúshānxiánwàngshǎofēngchén

lóngménwèiyóujīnxiānpíngzuòzhǔrén

jiǔjiājiāhuāchùchùkōngguǎnlǐngshàngyángchūn

注释
翠华:皇帝的仪仗,因旌旗上饰有翠鸟的羽毛。
黄屋:古代帝王的车盖,这里代指皇帝。
碧洛:洛水,河流名。
青嵩:嵩山,山脉名。
付大臣:交给大臣管理。
高情:高旷的景色或高尚的情趣。
风尘:比喻世俗的纷扰。
龙门:地名,泛指名胜之地。
游客:游赏的人。
金谷:金谷园,晋代富豪石崇的别墅,后常用来泛指豪华园林。
上阳春:上阳,唐代宫名,此处指春季的美景。
翻译
皇帝的仪仗还未向东巡游,碧绿的洛水和青翠的嵩山已交给大臣们治理。
这里土地高旷景色宜人多有水竹,山色空旷少有风尘打扰,适合闲暇时远望。
龙门即将成为游客的胜地,金谷园也先请作为主人来款待。
歌声酒香家家户户,花开处处,不要错过这上阳春的美好时光。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名为《送东都留守令狐尚书赴任》。诗中表现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翠华黄屋未东巡,碧洛青嵩付大臣。"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宏伟壮丽的宫殿景象,其中“翠华黄屋”指的是皇宫,“未东巡”意味着尚未进行东巡的活动;“碧洛青嵩”形容山川之美,而“付大臣”则是将这些美好的事物托付给了大臣。

"地称高情多水竹,山宜闲望少风尘。"

这两句强调了自然景观的魅力,“地称高情”表达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多水竹”形容水乡竹林之美;“山宜闲望”则是说山势适合静静观赏,而“少风尘”则是在描写一种远离世俗喧嚣的清净环境。

"龙门即拟为游客,金谷先凭作主人。"

这里诗人以自谦之词表达了对友人的期许,“龙门即拟为游客”意味着自己将成为探寻自然美景的旅人,而“金谷先凭作主人”则是说朋友在美丽的金谷中如同主人一般。

"歌酒家家花处处,莫空管领上阳春。"

最后两句是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歌酒家家花处处”描绘了一种欢乐和谐的生活场景,而“莫空管领上阳春”则是在劝勉朋友珍惜每一个春天,不要让时光白白流逝。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行宫·其二

怪底秦淮一水长,几多客泪洒斜阳。

江流本是限南北,地气何曾减帝王。

台沼渐荒基历落,莺花犹在意凄凉。

青天毕竟有情否,旧月东来失女墙。

(0)

云端

半空夭矫起层台,传道刘安车马来。

山上自晴山下雨,倚阑平立看风雷。

(0)

天地混一色,楼高试捲帘。

青山新面目,老树换须髯。

夜皎月千里,晴暄雨四檐。

岂无寒馁者,僵卧在穷阎。

(0)

长歌行·其二

仙人太皎练,华髻何翩然。

混遁东濛文,光策招神渊。

登此玄陇朔,读此秘宝篇。

玄台拔嗜欲,握固丹陵坚。

何必乘白麟,吹妙璚风烟。

灵飞在北烛,八琅弹我前。

(0)

题贵池驿壁

昨日雨,今朝晴。前月小,后月大。

君欲问百年,百年如此过。孰为辱,孰为荣。

何者福,何者祸。山中多白云,莫教脚一蹉。

(0)

南野

治田长山下,引流坦溪曲。

东山有遗茔,南野起新筑。

家世素业儒,子孙鄙食禄。

披云朝出耕,带月夜归读。

身勚竟亡疲,团团欣在目。

野芳绿可采,泉美清可掬。

茂树延晚凉,早田候秋熟。

茶烹松火红,酒吸荷杯绿。

解佩临清池,抚琴看修竹。

此怀谁与同,此乐君所独。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