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十日,独行梁宋道。
河流激似飞,林叶翻如扫。
程遥苦昼短,野迥知寒早。
还家亦不闲,要且还家了。
九月三十日,独行梁宋道。
河流激似飞,林叶翻如扫。
程遥苦昼短,野迥知寒早。
还家亦不闲,要且还家了。
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画面。"河流激似飞,林叶翻如扫"表现了秋风骤起,河水奔腾,树叶纷飞的景象,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增强了动态感和季节感。同时,这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激荡与不安。
"程遥苦昼短"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急迫感。在古代,"程遥"通常指的是路途遥远,而"昼短"则是指日短夜长,秋天日照时间减少,这里的用法既强调了旅途的艰辛,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光阴的珍惜。
"野迥知寒早"则继续深化了季节的氛围和个人情感。"野迥"指的是郊外的荒野,"知寒早"则是说在这宁静而又萧瑟的环境中,更容易感受到秋天的凉意和早晨的清冷。这不仅描绘了景象,也流露出了诗人独自行走时的孤寂与凄凉。
最后,"还家亦不闲,要且还家了"显示了诗人对于归家的迫切心情。尽管归途可能并不平静,但是对家的思念和归属感却是那么强烈,以至于诗人无法安顿,急于要回家中寻求一份温暖和安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于旅途、季节变化以及归属感的独特感悟。
宇宙有此山,阅世过鸟疾。
何人不此游,名姓宁复识。
兹辰世所重,前代多盛集。
柴桑有故事,□谢留俊笔。
并数孟与桓,此外谁记忆。
人生百年内,踏地皆陈迹。
独惟我辈人,兴怀念今昔。
山林与泉壤,自古长太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