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水连高竹,门前似渭川。
雨晴看净练,风爽听清弦。
为酒兼烧笋,持竿屡取鲜。
还资奉甘旨,非但乐林泉。
傍水连高竹,门前似渭川。
雨晴看净练,风爽听清弦。
为酒兼烧笋,持竿屡取鲜。
还资奉甘旨,非但乐林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山水居所景象。诗人以“傍水连高竹,门前似渭川”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竹影婆娑、水波轻漾的幽静之地,仿佛置身于渭川之畔,感受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接着,“雨晴看净练,风爽听清弦”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新与宁静。雨后的天空如同一条洁净的丝带(练),在阳光下闪耀;微风拂过,似乎能听到远处琴弦的悠扬之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为酒兼烧笋,持竿屡取鲜”则展现了主人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的亲近。通过烹煮竹笋和垂钓来享受生活,不仅体现了对美食的追求,更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最后,“还资奉甘旨,非但乐林泉”点明了诗人的志趣所在。不仅仅是享受山水的乐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生活方式,满足家庭的需要,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水、竹、雨、风、酒、笋、竿、鱼等元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在自然中寻找生活真谛的哲学思考。
雪尽青山昏,师旋赤眉至。
皇天监有光,边帅却非义。
六月张貔貅,万弓发羊豕。
海岳皆效灵,苗民悉循纪。
卷舒如祥云,进止若时雨。
薄暮天为阴,衔枚肃我旅。
一火空巢窝,群凶相籍死。
《采芑》歌言旋,记此非黩武。
行行问绝境,贵与名相亲。
空经桃花坞,不见秦时人。
愿此为东风,吹起枝上春。
愿此作流水,潜浮蕊中尘。
愿此为好鸟,得栖花际邻。
愿此作幽蝶,得随花下宾。
朝为照花日,暮作涵花津。
试为探花士,作此偷桃臣。
桃源不我弃,庶可全天真。
浮屠从西来,事者极梁武。
岩幽与水曲,结构无遗土。
穷山林干尽,竭海珠玑聚。
况即侍从臣,敢爱烟波坞。
幡条玉龙扣,殿角金虬舞。
释子厌楼台,生人露风雨。
今来四百载,像设藏云浦。
轻鸽乱驯鸥,鸣钟和朝橹。
庭蕉裂旗旆,野蔓差缨组。
石上解空人,窗前听经虎。
林虚叶如织,水净沙堪数。
遍问得中天,归脩释迦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