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袈裟挂屋西,相传一祖凿幽栖。
山留雨露滋薇蕨,寺俨羲皇绝鼓鼙。
石磴苔深随涧转,竹楼门敞与云齐。
寻僧欲问禅家事,夜半闻钟月在溪。
一领袈裟挂屋西,相传一祖凿幽栖。
山留雨露滋薇蕨,寺俨羲皇绝鼓鼙。
石磴苔深随涧转,竹楼门敞与云齐。
寻僧欲问禅家事,夜半闻钟月在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寺景象,以"祖堂"为题,体现了对古代佛教修行生活的敬仰和向往。首句"一领袈裟挂屋西",简洁地勾勒出僧人生活的日常,袈裟悬挂在屋檐西边,暗示了僧人的居所。"相传一祖凿幽栖",则讲述了寺庙的来历,是祖师亲手开凿的隐秘之地。
接下来的两句"山留雨露滋薇蕨,寺俨羲皇绝鼓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山中的雨露滋养着薇蕨,仿佛回到了远古的和谐世界,寺庙里没有世俗的喧嚣,只有宁静。"石磴苔深随涧转,竹楼门敞与云齐",通过描绘石阶上的青苔和竹楼的高耸,展现了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以及僧人们超脱尘世的生活状态。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寻僧欲问禅家事,夜半闻钟月在溪",他渴望向僧人探寻禅理,深夜里听到钟声悠扬,映照着溪水,更显出修行生活的静谧与深远。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出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禅意的深深敬仰。
楚山木落风高,暮云黯黯孤容瘦。
天晴似洗,明霞消尽,玉峦排秀。
九凤飞来,五云深处,一时轻矫。
恨三山不见,六鳌去后,天空远,人将老。
堪笑此生如寄,信扁舟、朅来江表。
望中愁眼,依稀犹认,数峰林杪。
万里东南,跨江云梦,此情多少。
问何时还我,千岩万壑,卧霜天晓。
姑苏观下逢居简,帽子攲斜衣懒散。
自言契阔漫东西,虽老犹能青白眼。
知音不在禅床久,抱刺怀书谨奔走。
反舌无声乱草间,回首尽成狮子吼。
荒芜野寺孤城外,赤叶黄芦日相对。
午睡双鸠唤欲醒,起傍生台炙肩背。
弄笔濡毫总萧索,尚馀酒量添于昨。
语尽横塘笛未终,东风满面杨花落。
匆匆解缆搀程去,从此相期更何处。
一碗官酤般若汤,把手同看独孤树。
欧公命苏公,吟咏月石屏。
苏公与范子,酬唱涵星泓。
两公文字祥,天畀子墨卿。
嗟予何为者,而得二美并。
屏也欧青毡,流传到柴荆。
砚兮此尤物,秋月端正生。
盘拿丹桂枝,琼绕白玉绳。
姮娥寔天眼,皎皎不自呈。
但留双蛾眉,下镇蟾兔精。
我生月斯望,真契非强名。
乌玦磨有光,玄云润无声。
愿赓前贤句,透胁令人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