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度一程云,平明踏山址。
山神岂妒我,飞雨乱眸子。
重岳衮衮去,前杰后俊伟。
晦明更百态,始望那及此。
路穷得精庐,税驾咨祖始。
老僧千金意,佳处相指似。
先生一笑领,得句易翻水。
安石未归山,却要山料理。
奇哉此一段,惊世无前轨。
酬山以快饮,春蕨正滋旨。
一丘傥许予,高卧饱松髓。
城中谩拄笏,那知有兹事。
夜度一程云,平明踏山址。
山神岂妒我,飞雨乱眸子。
重岳衮衮去,前杰后俊伟。
晦明更百态,始望那及此。
路穷得精庐,税驾咨祖始。
老僧千金意,佳处相指似。
先生一笑领,得句易翻水。
安石未归山,却要山料理。
奇哉此一段,惊世无前轨。
酬山以快饮,春蕨正滋旨。
一丘傥许予,高卧饱松髓。
城中谩拄笏,那知有兹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游岘山次韵三首(其一)》,描绘了夜晚登山的经历和对山中美景的赞赏。首句“夜度一程云”展现了诗人深夜行走在云雾缭绕的山路,充满神秘感。接着,“平明踏山址”描述黎明时分继续攀登,山势起伏,暗示着旅程的艰辛。
“山神岂妒我,飞雨乱眸子”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山神似乎并未嫉妒诗人的来访,反而以飞雨增添景色的变幻,令人目不暇接。“重岳衮衮去,前杰后俊伟”赞美连绵不断的山峰,如同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般雄伟壮观。
“晦明更百态,始望那及此”进一步描绘山景的多变,从晦暗到明亮,变化无穷,让诗人惊叹不已。“路穷得精庐,税驾咨祖始”表达了在艰难行程后找到寺庙的欣喜,向先人寻求智慧。
“老僧千金意,佳处相指似”描绘了老僧的热情款待,他如赠千金般指引诗人欣赏美景。“先生一笑领,得句易翻水”则写出诗人愉快地接受指点,灵感泉涌,诗句如流水般流畅。
“安石未归山,却要山料理”暗喻诗人陶醉于山中,甚至希望像王安石那样归隐。“奇哉此一段,惊世无前轨”高度评价这段经历的独特与非凡,超越了常规。
最后两句“酬山以快饮,春蕨正滋旨”表达诗人以畅饮来答谢山的恩赐,春天的山蕨鲜美可口,诗人期待在此悠然生活。“一丘傥许予,高卧饱松髓”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而城市中的忙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登山的体验,以及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深深热爱。
羡君方寸最澄清,何必沧浪更濯缨。
玉麈纵谈聊入幕,锦衣归养自专城。
交情久似乔松茂,诗兴浓如皎月明。
阅味来章佩勤好,却惭尘耳听咸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