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青草乱蛙鸣,断续风传断续声。
括耳未亭喧永夜,繁音又起怨长更。
为谁白眼嗔如许,讵为青苗气不平。
唤起惜花非汝意,官私到处不求名。
池塘青草乱蛙鸣,断续风传断续声。
括耳未亭喧永夜,繁音又起怨长更。
为谁白眼嗔如许,讵为青苗气不平。
唤起惜花非汝意,官私到处不求名。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池塘边听蛙鸣的情景,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蛙鸣的连续与断续,以及其在寂静夜晚的回响,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诗中“括耳未亭喧永夜”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蛙鸣在整个长夜里持续不断,直至清晨的景象,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接着,“繁音又起怨长更”则表达了诗人对蛙鸣声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叹,也似乎蕴含了一丝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借蛙鸣之声,抒发了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思考。
“为谁白眼嗔如许,讵为青苗气不平”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蛙鸣声赋予了情感色彩,仿佛蛙鸣是对某种不公或不满的抗议,这种设定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寓意,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感观察和思考。
最后,“唤起惜花非汝意,官私到处不求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他似乎在说,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并非出于个人的欲望或追求名声,而是源于内心的真挚情感和对世界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听蛙鸣这一日常景象,巧妙地融入了对自然、时间、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双鸾作镜锦为带,潜繫胸前入厨拜。
红衫贴地祝灶君,行人消息君应闻。
昔时对镜骄颜色,今向青铜卜消息。
出门小胆行綷縩,人影镜中潜更退。
道遇儿童捉嬉子,知定郎归先兆喜。
归来胸冷菱花热,抱镜同眠数圆缺。
应知镜破即归期,三更恰见月如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