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入齐境,长途经逦迤。
箭直掌以平,扫除信劳止。
路旁百步间,乾土堆垒垒。
借问此何为,云以备泥滓。
笑谓春雨艰,宁有作泞理。
惟应虑扬尘,贮水供洒耳。
灵岳肤寸合,崇朝遍千里。亦未致渐车,埃?则无矣。
五日又作霖,优渥胜先是。
朝来命驾行,殊觉涉波已。
以土藉涂淀,马不劳策箠。
始知豫立意,更悟用材指。
陶侃藏木屑,愧吾未及此。
自我入齐境,长途经逦迤。
箭直掌以平,扫除信劳止。
路旁百步间,乾土堆垒垒。
借问此何为,云以备泥滓。
笑谓春雨艰,宁有作泞理。
惟应虑扬尘,贮水供洒耳。
灵岳肤寸合,崇朝遍千里。亦未致渐车,埃?则无矣。
五日又作霖,优渥胜先是。
朝来命驾行,殊觉涉波已。
以土藉涂淀,马不劳策箠。
始知豫立意,更悟用材指。
陶侃藏木屑,愧吾未及此。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即事》。诗中描绘了作者在进入齐地后,长途跋涉的景象。通过描述道路的崎岖与平整,以及路边堆积的干土,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作者以幽默的口吻质疑春雨为何会带来泥泞,而更应担心的是尘土飞扬,需要用水来洒净道路。
接着,诗人提到山岳之水汇聚,短时间内就能覆盖千里之地,但并未对车辆造成困扰。第五天时,又下起了大雨,这比之前的雨水更为丰沛。清晨,诗人命令驾车出行,发现路面因泥土被水浸湿而变得平坦,马儿无需鞭策便能顺利前行。诗人由此感慨,早先的准备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联想到古代的陶侃藏木屑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于未能及时准备的自责与反思。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与旅途经历,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历史故事的借鉴。
莫道妆成断客肠,粉胸绵手白莲香。
烟分顶上三层绿,剑截眸中一寸光。
舞胜柳枝腰更软,歌嫌珠贯曲犹长。
虽然不似王孙女,解爱临邛卖赋郎。
锦里芬芳少佩兰,风流全占似君难。
心迷晓梦窗犹暗,粉落香肌汗未干。
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
自嗟此地非吾土,不得如花岁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