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大雪晚睡梦李德修插琼花一枝与语甚久既觉作此诗时在洞山》
《大雪晚睡梦李德修插琼花一枝与语甚久既觉作此诗时在洞山》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古风

穷年踏黄尘,旅卧每自鄙。

此山颇岑寂,饮食亦清美。

瘦藤当一折,且作终老计。

晓堂看春雪,秀色净窗几。

炉暖倚蒲团,颓然成坐睡。

君从何所来,会我清梦里。

琼花斜袅帽,眸子湛秋水。

伊予杂欢笑,应阿竟何事。

忽然长揖去,惊觉在千里。

人生孰非梦,安有昏旦异。

心知目所见,历历皆虚伪。

他日或相逢,何殊开睫寐。

此诗当见渠,一展笑相视。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释德洪在洞山的冬夜梦境中与友人李德修的相遇。诗中充满了禅意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句“穷年踏黄尘,旅卧每自鄙”描绘了诗人一年到头奔波劳碌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自己旅途劳顿的自我贬低。接着,“此山颇岑寂,饮食亦清美”转而描写山中的宁静与食物的美味,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瘦藤当一折,且作终老计”表达了诗人可能对归隐山林、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的憧憬。“晓堂看春雪,秀色净窗几”则通过清晨雪景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纯净。

“炉暖倚蒲团,颓然成坐睡”描绘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与前文的奔波形成了对比。接下来,“君从何所来,会我清梦里”引出梦境的主题,预示着与友人的相遇。

“琼花斜袅帽,眸子湛秋水”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友人的形象,展现出其风度与气质。“伊予杂欢笑,应阿竟何事”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欢乐与交流,但随后的“忽然长揖去,惊觉在千里”又暗示了梦境的短暂与现实的遥远。

“人生孰非梦,安有昏旦异”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本质的思考,认为生活如同梦境,没有明显的昼夜之分,强调了生活的虚幻性。“心知目所见,历历皆虚伪”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指出即使在清醒状态下,所见所感也可能是虚幻的。

最后,“他日或相逢,何殊开睫寐”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可能再次相遇的期待,以及对梦境与现实之间界限的模糊认识。“此诗当见渠,一展笑相视”则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结束,预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友谊以及人生本质的深刻思考,充满了禅宗哲学的韵味。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入南康界阅图经感陶公李渤刘凝之事戏作

长官定笑归来晚,中允应嫌去却回。

惟有山人莫相笑,也曾还俗做官来。

(0)

和章国华祈雨呈平父诸兄三首·其二

九重清夜仰昭回,旱魃知从何处来。

不是幽人祈得雨,又烦丹诏走风雷。

(0)

彦集圭父择之同饮白云精舍以醉酒饱德为韵熹分得饱字醉中走笔奉呈

奔趋名利场,祸福急相绞。

夜窗一反侧,肤垢纷两爪。

岂知亲朋集,晚食聊一饱。

心期共悠悠,文字各稍稍。

华烛既屡更,诗肠亦频搅。

寒更尽渠深,孤讽宁至卯。

(0)

圭父约为金斗之游次韵献疑聊发一笑

几日春风未破寒,远峰晴露玉巑岏。

不成蜡屐携筇去,且复钩窗拄颊观。

闻道追游当作意,故应期日尚能宽。

阴崖冻合无垂练,却恐诗翁兴易阑。

(0)

次清湍亭韵二首·其一

上下青山今白头,穿云入坞未能休。

因君去觅仙洲路,却叹周南独滞留。

(0)

小诗奉送择之仁友赴漕台之招后篇喜赵公之得士而不敢致私怨焉然别怀黯然不能成章亦足以见区区也二首·其一

之子论交久,深衷两自知。

提携方有赖,离索遽成悲。

圣处应无数,书来肯见私。

临分莫惆怅,努力共心期。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