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论交久,深衷两自知。
提携方有赖,离索遽成悲。
圣处应无数,书来肯见私。
临分莫惆怅,努力共心期。
之子论交久,深衷两自知。
提携方有赖,离索遽成悲。
圣处应无数,书来肯见私。
临分莫惆怅,努力共心期。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小诗奉送择之仁友赴漕台之招后篇喜赵公之得士而不敢致私怨焉然别怀黯然不能成章亦足以见区区也二首(其一)》中的一节。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之子论交久,深衷两自知”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长久的友谊和彼此内心的深刻理解。接着,“提携方有赖,离索遽成悲”则描绘了朋友即将分别时的不舍与悲伤之情,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圣处应无数,书来肯见私”一句,诗人以“圣处”比喻高尚的品德或境界,表达希望朋友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保持高洁的品质,并且愿意在书信中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情感交流。
最后,“临分莫惆怅,努力共心期”鼓励朋友在分别之际不要过于忧伤,而是要充满信心地期待未来再次相聚的日子。这不仅是对朋友的安慰,也是对自己情感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友情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感以及对美好友情的珍视。
孤鸾方北游,威凤复南翔。
邂逅中道遇,其音何锵锵。
太平向百年,此固多美祥。
扰扰都人士,争先觌辉光。
虽无醴泉流,江水清且长。
虽无朝阳桐,翠树茂且芳。
念将万里逝,愿得少徬徨。
为君赋卷阿,因以谢楚狂。
苍崖六月阴气舒,一霔淫雨如绳粗。
霹雳飞出大壑底,烈火黑雾相奔趋。
人皆喘汗抱树立,紫藤翠蔓皆焦枯。
逡巡已在天中吼,有如上帝来追呼。
震摇巨石当道落,惊嗥时闻虎与貙。
俄而青巅吐赤日,行到平地晴如初。
回首绝壁尚可畏,吁嗟神怪何所无。
鞅掌公庭暇,登临阙塞秋。
清谈不废务,远望略消忧。
二室榄前见,长伊天际流。
僧归下樵径,客去上渔舟。
返照明金刹,飞泉响石楼。
放怀真趣得,纵目滞情休。
像列三龛密,波翻入节稠。
怅然高世意,不减冶城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