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官定笑归来晚,中允应嫌去却回。
惟有山人莫相笑,也曾还俗做官来。
长官定笑归来晚,中允应嫌去却回。
惟有山人莫相笑,也曾还俗做官来。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入南康界阅图经感陶公李渤刘凝之事戏作》。诗中以幽默诙谐的手法,描绘了诗人进入南康地区时的内心活动和对历史人物的感慨。
首句“长官定笑归来晚”,诗人想象自己归途中的情景,似乎在暗示自己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而归家较晚,长官可能会对此感到好笑。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长官”人格化,赋予其情感,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
次句“中允应嫌去却回”,“中允”是古代官职名,此处借指对诗人行为有所期待或要求的人。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自己可能因某些事情而中途返回,这种行为或许会让期待他的人感到不满或疑惑。
后两句“惟有山人莫相笑,也曾还俗做官来”,诗人转而表达自己的心境。他向“山人”(隐士)保证,尽管自己曾有过从政的经历,但并不因此而感到羞愧或后悔。这既是对过去经历的自我肯定,也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轻松幽默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往经历的反思与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朱熹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人物的故事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既有文学价值,也富含哲理意味。
中朝理章服,南国随旌旆。
腊酒湘城隅,春衣楚江外。
垂帘白角簟,下箸鲈鱼鲙。
雄笔佐名公,虚舟应时辈。
按俗承流几路清,平明山霭春江云。
湓城诗赠鱼司马,汝水人逢王右军。
绿蘋白芷遥相引,孤兴幽寻知不近。
井上铜人行见无,湖中石燕飞应尽。
礼门前直事仙郎,腰垂青绶领咸阳。
花间五马迎君日,雨霁烟开玉女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