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湘奁,笼翠袖。病到春分,病到春分后。
百折回阑□倚久。愁乱如丝,愁乱如丝柳。
燕巢梁,蜗篆甃。风雨连宵,风雨连宵又。
欲绣苔衣描未就。红染飞花,红染飞花瘦。
掩湘奁,笼翠袖。病到春分,病到春分后。
百折回阑□倚久。愁乱如丝,愁乱如丝柳。
燕巢梁,蜗篆甃。风雨连宵,风雨连宵又。
欲绣苔衣描未就。红染飞花,红染飞花瘦。
这首《苏幕遮》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女子在春分时节的病态与愁绪,以及对时光流逝、生命脆弱的感慨。
开篇“掩湘奁,笼翠袖”,女子以轻柔的动作掩藏起精致的妆奁,将翠绿的衣袖轻轻笼住,暗示内心的哀愁与疲惫。接着,“病到春分,病到春分后”,点明了季节与情感的关联,春分之后,病痛似乎更加深重,隐喻着情感的沉重与难以排解。
“百折回阑□倚久”中的“□”字留白,让人想象女子倚靠在曲折的栏杆上,久久不愿离去,或许是在等待,或许是在回忆,或是对未来的忧虑。这一句通过动作和时间的延长,展现了女子内心的孤独与挣扎。
“愁乱如丝,愁乱如丝柳”,将愁绪比作纷乱的柳丝,形象地表达了愁绪的复杂与缠绕,如同春天的柳条随风飘荡,无法摆脱。这种比喻不仅生动,也暗示了愁绪的持久与难以平息。
“燕巢梁,蜗篆甃”,燕子筑巢于屋梁之上,蜗牛在墙角留下痕迹,这些自然界的景象,既是对生活琐碎的描绘,也是对时间流逝的隐喻。燕子的忙碌与蜗牛的缓慢,对比出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风雨连宵,风雨连宵又”,连续的风雨之夜,象征着外界环境的动荡与内心的不安。风雨不断,暗示着生活的不确定性与挑战。
“欲绣苔衣描未就,红染飞花,红染飞花瘦。”女子想要绣制带有苔藓图案的衣物,却未能完成,这不仅是技艺上的遗憾,更是对美好事物难以长久保持的感慨。而“红染飞花,红染飞花瘦”,则是对生命易逝、美好易消的哀叹,花朵虽美,但终会凋零,如同人的青春与美好时光一样,难以永恒。
整体而言,《苏幕遮》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女子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命、爱情、时间的深刻思考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