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闭红窗。忽漫回头自忖量。
压线为谁寒素指,端详。袖底西风一味凉。
懒去绣鸳鸯。试上楼头望故乡。
归雁几行鸦几点,苍茫。远树依依挂夕阳。
薄暮闭红窗。忽漫回头自忖量。
压线为谁寒素指,端详。袖底西风一味凉。
懒去绣鸳鸯。试上楼头望故乡。
归雁几行鸦几点,苍茫。远树依依挂夕阳。
这首《南乡子·绣罢偶填》由清代诗人俞庆曾所作,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绣花后的思绪与情感。诗中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感。
首句“薄暮闭红窗”,描绘了黄昏时分,女子关闭红窗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忽漫回头自忖量”一句,展现了女子在闭窗后回眸思考的瞬间,内心情感的波动跃然纸上。
“压线为谁寒素指,端详。袖底西风一味凉。”这一段通过女子在绣花时的动作和感受,细腻地描绘了她对作品的精心制作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寒素的手指在刺绣时的专注,以及感受到袖底西风的凉意,都体现了她内心的细腻与敏感。
“懒去绣鸳鸯。试上楼头望故乡。”这两句表达了女子在完成绣品后,产生了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之情。她懒得继续绣制鸳鸯图案,而是选择登上高楼,眺望远方,寻找心灵的寄托。
“归雁几行鸦几点,苍茫。”这两句以自然景象作为背景,描绘了女子眼中所见的景象:几行归雁,几点乌鸦,在苍茫的天空中飞翔。这样的画面既富有诗意,又蕴含着淡淡的哀愁,反映了女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远树依依挂夕阳。”最后一句以夕阳下的远树作为收尾,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怀乡之情。夕阳的余晖洒在依依的树梢上,不仅渲染了画面的美感,也加深了读者对女子思乡情绪的理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在绣花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又有对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形成了一个完整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绩溪东南来,遥望古仁里。
中有程氏居,隐隐入桑梓。
缅怀道轩翁,吾宗百世士。
眼中聚爱楼,遗训耿在耳。
三男如鼎足,等是克家子。
崇坊瞰村巷,华构照山址。
春霖久初晴,一榻为予启。
登堂父兄乐,拥户儿童喜。
开奁扣宗牒,张燕出肴醴。
夜下灯火明,语笑未能已。
忆当百年前,同饮相湖水。
今夕乃何夕,会晤复自此。
聚散安可常,保族在崇礼。
丁宁愿同人,契谊笃终始。
明发川途长,思情两难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