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流翠竹接仙扃,灵菜丹虬拱上真。
拟就玄翁分半榻,閒听秋雨守庚申。
沧流翠竹接仙扃,灵菜丹虬拱上真。
拟就玄翁分半榻,閒听秋雨守庚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超凡脱俗的仙境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道法修炼、精神寄託的向往。沧浪之中翠竹连天,灵菜间生丹虬,都是借以表征仙界之物,不仅形象奇特,更蕴含着超脱尘世、追求长生的思想。
"拟就玄翁分半榻"一句,则写出了诗人在这仙境中与同道共享一榻之安闲的情景,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修养和从容。"閒听秋雨守庚申"更是表现了诗人在秋夜静听雨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庚申乃是八卦之一,也常用以象征时间或宇宙节奏,诗人通过守候其间,或许是在寻求一种与宇宙和谐共鸣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超脱,充分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道家思想的追崇,以及他们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西楼裁倚。被杨花千点,句人离思。
念去年、南浦牵衣,如今眼穿,南浦唯春水。
回首倾襟,小窗对镜同梳洗。
踏青湖畔路,那日游春,依约曾记。
东风又吹雨霁,问音书断绝,何事相弃。
空欲往、难越关山,算只有今宵,梦魂能至。
绣户谁推,似行近、疏帘下底。
又却是、衔泥燕子,搅人午睡。
出郭晨气清,鸟声杂悲喜。
初日明高林,山在绿阴底。
何处觅禅关,潭空竹烟起。
郁郁松禅翁,放逐曾经此。
寺僧索题额,留作藏山纸。
神味在青冥,泼墨皆云水。
从知忧患心,妙契清净理。
前游已隔世,樵径青未已。
山随人意深,万事沧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