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巡纪事十一首·其二次顺义》
《东巡纪事十一首·其二次顺义》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顺州冯翊拱朝阳,西望神京百里长。

牛洞北蟠云水润,龙泉南峙寺烟翔。

河从白马关粮运,镇自黄花控虏防。

最是近来徵派急,不堪云锦牣天房。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顺州冯翊地区的壮丽景色与历史地位,以及近来征派之急带来的社会压力。首联“顺州冯翊拱朝阳,西望神京百里长”以朝阳和神京为背景,展现出顺州冯翊的地理位置之重要,仿佛它正向朝阳拱手致敬,同时遥望着京城,传递出一种庄严而深远的氛围。

颔联“牛洞北蟠云水润,龙泉南峙寺烟翔”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建筑,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牛洞北面蜿蜒的云水润泽,象征着自然的恩赐;龙泉南边耸立的寺庙,烟雾缭绕,仿佛是历史与信仰的见证。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暗示了顺州冯翊深厚的文化底蕴。

颈联“河从白马关粮运,镇自黄花控虏防”则将视角转向了军事与经济层面。白马关作为重要的交通要道,承担着粮食运输的任务,体现了顺州冯翊在物资流通中的关键作用;而黄花镇则作为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守护着边境安全,展现了其在国防上的战略价值。

尾联“最是近来徵派急,不堪云锦牣天房”则揭示了诗人的忧虑之情。在描述了顺州冯翊的自然美景、历史文化与军事地位后,诗人表达了对近期征派之急的不满与无奈,暗示了社会压力与民众生活的艰辛。这里的“云锦牣天房”形象地描绘了征派之重,让百姓难以承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困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社会反思,展现了顺州冯翊的独特魅力及其在历史变迁中的角色,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忧虑。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待月有怀

留步待婵娟,空庭白露漙。

含情望云汉,彼美隔云端。

桂气微风发,珠晖素箔寒。

殷勤洞房色,罗帐不成欢。

(0)

平圃妇·其二

问俗怜兹朴,观风羡彼姝。

远嫌兼达礼,薄粉且施朱。

露叶翠迎鬓,山花红趁襦。

定知夫婿异,不笑使君愚。

(0)

江上吊屈庙·其一

楚臣昔见放,遗庙楚江阴。

憔悴当年色,凄凉千载吟。

碧云湘浦远,春草洞湖深。

魂去招何处,遥遥枫树林。

(0)

闻西征中路官军消息·其二

自从西征劳士马,六七年间谁主者。

溪谷量人乌厌肉,举声向天天泪下。

朝廷任用在得人,枉令赤子膏原野。

飞刍挽粟不得停,民穷彻骨复横征。

人言东海深无底,填尽物力何时平。

不如表请暂回军,休养士卒求内宁。

明王有道四夷服,安用越国寻兵争。

(0)

亲友梁黎辈念予北行日载酒过访·其二

自我还三径,稍枉裘羊踪。

颇谓淩冬桂,得侣岁寒松。

时来驱我去,始愿念莫从。

悠悠思远道,戚戚寡欢悰。

(0)

游南岳·其二

千峰上云气,云气日驰骛。

漠漠生岩林,霏霏网窗户。

忽飘如散绵,倏聚若团絮。

聚散少定踪,昏晓有常度。

须臾变岩壑,俄顷殊苍素。

四时但积阴,终日兴霪雾。

霪雾少开霁,积阴多寒冱。

清明实阳德,离照岂恒虑。

侧闻夏秋交,旱熯伤农扈。

泰岱虽肤寸,终朝成甘澍。

愿一见祝融,陈言问其故。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