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风轻,吹不皱。上下浮光,两镜光相就。
云锦摇香吹散酒。细听清谈,玉屑津津嗽。
明月前,斜阳后。竹露秋声,拂拂寒生袖。
掇取湖山聊入手。紫阁黄扉,到了终须有。
水风轻,吹不皱。上下浮光,两镜光相就。
云锦摇香吹散酒。细听清谈,玉屑津津嗽。
明月前,斜阳后。竹露秋声,拂拂寒生袖。
掇取湖山聊入手。紫阁黄扉,到了终须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水风轻,吹不皱。上下浮光,两镜光相就。" 这两句表现了水面平静无波,即使有微风吹过,也无法激起涟漪。水光与天光交相辉映,如同两面镜子相对照耀。
"云锦摇香吹散酒。细听清谈,玉屑津津嗽。" 这里诗人形容了云雾中的花香随风飘逸,使得酒意也似乎随之弥漫。同时,他还在倾听山谷间的清澈溪流声响,那种声音如同玉屑般细腻而连绵。
"明月前,斜阳后。竹露秋声,拂拂寒生袖。掇取湖山聊入手。" 这几句诗描写了一个在明月之下,背着斜阳的景象。诗人聆听着秋夜竹林中的水珠滴落声,那声音清脆而带着凉意,使得他的袖口也感到了一丝寒意。他还表达了想要把眼前的湖光山色尽收囊中,虽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这正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紫阁黄扉,到了终须有。" 这最后一句则透露出一种到达某个地方之后,就会发现那种期待已久的事物确实存在的感觉。这里的“紫阁黄扉”可能指的是某种美好的所在,而“到了终须有”则表明诗人对这种美好事物的坚信和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和隐逸生活的深切情感。
晚渡呼舟疾,寒日正苍茫。
西兴浦口云树,真个是吾乡。
闻□蜗庐好在,小圃犹存松菊,三径未全荒。
收拾桑榆景,蓑笠换金章。珥金貂,拥珠履,在岩廊。
回头万事何有,一枕梦黄粮。
十载人间忧患,赢得萧萧华发,清镜照星霜。
醉倒休扶我,身世永相忘。
持节使者来自天,玉皇遣问金碧仙。
蜀山嵯峨九折外,琼楼绛阙迷风烟。
騑騑蹴踏长楸道,喔喔下鸣芝草田。
汉家一瑞恐难致,杀人自要身长年。
麒麟凤凰不知爱,仙物未忍随拘牵。
至今滇昆水含怒,怒迸海脉浮平川。
资中男子文章伯,执笔金銮殿中客。
碧鸡飞去却飞来,此地遂为金马宅。
学道本屡空,所积岂为贫。
我生无长物,有辄恐累身。
挟块公子伯,陶土帝者仁。
可惜水玉姿,下与瓦砾亲。
吾子泮林旧,文采含青春。
江湖挹馀波,谓此席上珍。
方正自温润,玉德如其人。
潦倒竟何用,厚德山岳均。
愧非笔札才,不堪演丝纶。
三召已三逐,琬琰甘猥尘。
抆拭置前列,濯以天汉津。
斯文傥未丧,六经要铺陈。
大易伏羲祖,春秋丘明臣。
琢磨三益友,几案增日新。
定非注虫鱼,与世书凤麟。
去年万里客,仰看秋云孤。
今年返南亩,颇复怀西湖。
今日果何日,淑气天四隅。
凭高送远目,风景未觉殊。
试问先生菊,何如朝士萸。
莫作去来想,渺渺同一区。
久客负邻里,置酒烦招呼。
起登舍畔山,山色定有无。
澹烟与晴日,醉眼相模糊。
我老腰脚顽,健倒须儿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