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日涉漫夷犹,浊酒匏樽醉即休。
官罢故人多裹足,地偏经月只科头。
蕙兰送馥时薰席,水石迎凉早报秋。
已敞竹林供引兴,何须萱草与忘忧。
小园日涉漫夷犹,浊酒匏樽醉即休。
官罢故人多裹足,地偏经月只科头。
蕙兰送馥时薰席,水石迎凉早报秋。
已敞竹林供引兴,何须萱草与忘忧。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城市中新建居所的感慨与欣赏。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
首联“小园日涉漫夷犹,浊酒匏樽醉即休”,诗人漫步于小巧的园林之中,手持粗陋的酒具,饮酒至醉,表现出一种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这里通过“夷犹”(犹豫不决)一词,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细致观察,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颔联“官罢故人多裹足,地偏经月只科头”,描述了诗人因官场失意而远离尘嚣,选择在偏远之地隐居。这里的“裹足”比喻不愿涉足,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疏离。同时,“科头”(不戴帽子)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对自由与自然的追求。
颈联“蕙兰送馥时薰席,水石迎凉早报秋”,诗人通过蕙兰的香气、水石的清凉,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这不仅是对季节变换的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表现了他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
尾联“已敞竹林供引兴,何须萱草与忘忧”,诗人已经开辟了竹林作为休闲之所,认为这样的环境足以激发他的兴趣和灵感,无需借助萱草(古代常用来象征忘忧)来排解忧愁。这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自然美景的深厚情感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城市喧嚣的逃避,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也是诗人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的体现。
人间有净境,咫尺不易通。
今朝解尘缚,始到天人宫。
叠嶂拥崔嵬,夏木郁青葱。
白鸟巢半山,掩映画图中。
高低辟窗牖,绿阴翳芳丛。
境寂意自佳,坐久心弥空。
更兹主人贤,晤语禅味融。
归途若有得,便欲超樊笼。
奈此尘缘深,踪迹如惊鸿。
驱车出兰若,俯首坐疏篷。
连日滞江干,风雨渺冥濛。
缅怀支道林,此会何时逢。
观彼雨中荷,跳珠自涓滴。
初集尚端停,稍多还倚侧。
虚明是本体,不受世钻刻。
初疑鲛人泣,泪向盘中掷。
又疑石笋街,抛洒天不惜。
但见漾玻瓈,讵容登几格。
高低相依映,倾泻才咫尺。
浏漓丹砂汞,晃荡摩尼色。
照乘傥见收,价恐千金直。
日乾风势定,泯若无留迹。
固知造化巧,又似儿女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