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霜风》
《霜风》全文
宋 / 王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霜风裂寒窗,馀响到我床。

闻鼠有啮声,不省何物伤。

儿呼须我起,顾无灯烛光。

伏枕置所念,去梦通扶桑。

(0)
注释
霜风:寒冷的风。
裂:穿透。
寒窗:冰冷的窗户。
馀响:残留的声响。
床:床铺。
啮声:咬东西的声音。
省:知道。
何物:什么东西。
伤:伤害。
儿:孩子。
呼:呼唤。
须:必须。
起:起来。
顾:回头看。
灯烛光:灯火。
伏枕:趴在枕头上。
置:放置,挂念。
所念:心中的挂念。
去梦:进入梦境。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日出之处,象征远方或东方。
翻译
寒霜穿透窗户,余音飘进我床头。
听见老鼠咬东西的声音,不知是什么在伤害它。
孩子喊我起来,却发现没有灯火照明。
我趴着枕头,心中挂念,梦境延伸至东方的扶桑之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寒冷孤寂的夜晚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夜的萧瑟和个人内心的凄凉。首句“霜风裂寒窗”立即设定了一个严冬的场景,霜风穿透了窗户,带来了刺骨的寒意。紧接着,“馀响到我床”,霜风所带来的声音直达诗人的床前,营造出一种空旷寂静之感。

“闻鼠有啮声,不省何物伤”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夜中微小声音的敏感与困惑。啮声可能是老鼠在夜间活动所发出的声音,但诗人却无法判断这声音究竟代表了什么,反映出一种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无助感。

“儿呼须我起”一句突然转换了场景,一个孩子的哭声打破了夜的宁静,需要诗人的关注与照料。这是一个家庭温情的瞬间,但紧接着,“顾无灯烛光”,诗人却发现家中连最基本的照明工具都没有,这增加了一丝生活的艰辛。

最后两句“伏枕置所念,去梦通扶桑”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无法入睡的情况下,诗人将思绪寄托于枕上,并希望自己的梦能够远离现实的困境,飞向传说中的仙境扶桑。这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现实逃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夜晚的寂静、霜风的侵袭以及家庭温情与困顿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作者介绍
王令

王令
朝代:宋   生辰:1032~1059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猜你喜欢

雨夜与模论中原旦起模与徐惇济游清凉观形势嘉其有志因以勉之

千年石头城,突兀真虎踞。

苍茫劫火馀,尚复留故处。

大江转洪涛,腾踏不可御。

空城寂寞潮,日暮独东去。

登临欲吊古,俯视极千虑。

吾儿勇过我,蓐食穿沮洳。

谓言抚中原,未暇论割据。

功名亦何人,我老聊自恕。

他年报国心,或可借前箸。

无为笑颓然,已饱安用饫。

(0)

新作西庵将及春景戏成两诗请李思中节推同赋·其一

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

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

客土依云实,流泉架木通。

行当归老去,已逼白头翁。

(0)

子夜歌四十二首·其三

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

婉伸郎膝下,何处不可怜。

(0)

静夜思

静夜思,何时休,终宵展转听更筹。

人生由来不满百,安得朝夕事隐忧。

功名富贵倘来物,目前渺渺春云浮。

甲第歌钟万户侯,五花骏马千金裘。

春风秋月不相待,倏忽朱颜变白头。

豪华一去难再得,壮气销沉土一丘。

但令名节不堕地,身外区区安用求。

静夜思,谁与谋。

劝君高枕且熟睡,穷达由天不用愁。

(0)

得胜门净业寺看水同黄慎轩兄弟

南人得水便忘忧,两日三番水际游。

花露沾衣浓似雨,潭风著面冷如秋。

拖莎带荇流何急,掷雁抛凫浪未休。

天外画桥桥上柳,祇疑身在望湖楼。

(0)

螃蟹咏

桂霭桐阴坐举殇,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