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风裂寒窗,馀响到我床。
闻鼠有啮声,不省何物伤。
儿呼须我起,顾无灯烛光。
伏枕置所念,去梦通扶桑。
霜风裂寒窗,馀响到我床。
闻鼠有啮声,不省何物伤。
儿呼须我起,顾无灯烛光。
伏枕置所念,去梦通扶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寒冷孤寂的夜晚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夜的萧瑟和个人内心的凄凉。首句“霜风裂寒窗”立即设定了一个严冬的场景,霜风穿透了窗户,带来了刺骨的寒意。紧接着,“馀响到我床”,霜风所带来的声音直达诗人的床前,营造出一种空旷寂静之感。
“闻鼠有啮声,不省何物伤”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夜中微小声音的敏感与困惑。啮声可能是老鼠在夜间活动所发出的声音,但诗人却无法判断这声音究竟代表了什么,反映出一种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无助感。
“儿呼须我起”一句突然转换了场景,一个孩子的哭声打破了夜的宁静,需要诗人的关注与照料。这是一个家庭温情的瞬间,但紧接着,“顾无灯烛光”,诗人却发现家中连最基本的照明工具都没有,这增加了一丝生活的艰辛。
最后两句“伏枕置所念,去梦通扶桑”则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无法入睡的情况下,诗人将思绪寄托于枕上,并希望自己的梦能够远离现实的困境,飞向传说中的仙境扶桑。这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现实逃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夜晚的寂静、霜风的侵袭以及家庭温情与困顿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千年石头城,突兀真虎踞。
苍茫劫火馀,尚复留故处。
大江转洪涛,腾踏不可御。
空城寂寞潮,日暮独东去。
登临欲吊古,俯视极千虑。
吾儿勇过我,蓐食穿沮洳。
谓言抚中原,未暇论割据。
功名亦何人,我老聊自恕。
他年报国心,或可借前箸。
无为笑颓然,已饱安用饫。
静夜思,何时休,终宵展转听更筹。
人生由来不满百,安得朝夕事隐忧。
功名富贵倘来物,目前渺渺春云浮。
甲第歌钟万户侯,五花骏马千金裘。
春风秋月不相待,倏忽朱颜变白头。
豪华一去难再得,壮气销沉土一丘。
但令名节不堕地,身外区区安用求。
静夜思,谁与谋。
劝君高枕且熟睡,穷达由天不用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