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鹧鸪天.苦雨和蘧庵先生四首·其一》
《鹧鸪天.苦雨和蘧庵先生四首·其一》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鹧鸪天

檐溜淙淙彻夜闻,晓山没却髻螺痕。

风掀竹尾敲诗梦,雨凝花须湿茗魂。

抛短杖,阁清樽,蒙头败絮睡昏昏。

谁倾铜狄千年泪,泻入瞿塘两峡门。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连绵不断的苦雨中,诗人所感受到的静谧与深沉的情感。首句“檐溜淙淙彻夜闻”,生动地展现了雨滴从屋檐滑落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的低语,贯穿整个夜晚。次句“晓山没却髻螺痕”,以山峰被雨水模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接着,“风掀竹尾敲诗梦,雨凝花须湿茗魂”两句,将自然界的风雨与诗人的内心世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风吹动竹叶,似乎在敲击着诗人的梦境;雨滴落在花瓣上,让茶香也变得湿润,暗示着诗人的情感如同这雨一般细腻而深沉。

“抛短杖,阁清樽,蒙头败絮睡昏昏”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雨中的慵懒与沉思。他放下手杖,搁置酒杯,蒙头于破旧的棉絮之中,陷入了昏昏欲睡的状态,或许是在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或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无法自拔。

最后,“谁倾铜狄千年泪,泻入瞿塘两峡门”以历史人物和地理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某种难以言说的情感的寄托。铜狄象征着历史的见证者,而瞿塘峡则是长江三峡之一,其雄伟壮丽与历史的厚重相映成趣,引发人们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苦雨时的独特心境,既有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捕捉,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游四窗

四明山绝奇,自古说登陆。

苍崖倚天立,覆石如覆屋。

玲珑开户牖,落落明四目。

箕星分南野,有斗挂檐北。

日月居东西,朝昏互出没。

我来游其间,寄傲巾半幅。

白云本无心,悠然伴幽独。

对此脱尘鞅,顿忘荣与辱。

长笑天地宽,仙风吹佩玉。

(0)

偶书

女娲掉绳索,絙泥成下人。

至今顽愚者,生如土偶身。

云物养吾道,天爵高我贫。

大笑猗氏辈,为富皆不仁。

(0)

自咏五首·其二

一家五十口,一郡十万户。

出为差科头,入为衣食主。

水旱合心忧,饥寒须手抚。

何异食蓼虫,不知苦是苦。

(0)

岁暮

已任时命去,亦从岁月除。

中心一调伏,外累尽空虚。

名宦意已矣,林泉计何如。

拟近东林寺,溪边结一庐。

(0)

三谣·其二素屏谣

素屏素屏,胡为乎不文不饰,不丹不青。

当世岂无李阳冰之篆字,张旭之笔迹。

边鸾之花鸟,张璪之松石。

吾不令加一点一画于其上,欲尔保真而全白。

吾于香炉峰下置草堂,二屏倚在东西墙。

夜如明月入我室,晓如白云围我床。

我心久养浩然气,亦欲与尔表里相辉光。

尔不见当今甲第与王宫,织成步障银屏风。

缀珠陷钿贴云母,五金七宝相玲珑。

贵豪待此方悦目,晏然寝卧乎其中。

素屏素屏,物各有所宜,用各有所施。

尔今木为骨兮纸为面,舍吾草堂欲何之。

(0)

昨以拙诗十首寄西川杜相公相公亦以新作十首惠然报示首数虽等工拙不伦重以一章用伸答谢

诗家律手在成都,权与寻常将相殊。

剪截五言兼用钺,陶钧六义别开炉。

惊人卷轴须知有,随事文章不道无。

篇数虽同光价异,十鱼目换十骊珠。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