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溜淙淙彻夜闻,晓山没却髻螺痕。
风掀竹尾敲诗梦,雨凝花须湿茗魂。
抛短杖,阁清樽,蒙头败絮睡昏昏。
谁倾铜狄千年泪,泻入瞿塘两峡门。
檐溜淙淙彻夜闻,晓山没却髻螺痕。
风掀竹尾敲诗梦,雨凝花须湿茗魂。
抛短杖,阁清樽,蒙头败絮睡昏昏。
谁倾铜狄千年泪,泻入瞿塘两峡门。
这首诗描绘了在连绵不断的苦雨中,诗人所感受到的静谧与深沉的情感。首句“檐溜淙淙彻夜闻”,生动地展现了雨滴从屋檐滑落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的低语,贯穿整个夜晚。次句“晓山没却髻螺痕”,以山峰被雨水模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接着,“风掀竹尾敲诗梦,雨凝花须湿茗魂”两句,将自然界的风雨与诗人的内心世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风吹动竹叶,似乎在敲击着诗人的梦境;雨滴落在花瓣上,让茶香也变得湿润,暗示着诗人的情感如同这雨一般细腻而深沉。
“抛短杖,阁清樽,蒙头败絮睡昏昏”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雨中的慵懒与沉思。他放下手杖,搁置酒杯,蒙头于破旧的棉絮之中,陷入了昏昏欲睡的状态,或许是在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或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无法自拔。
最后,“谁倾铜狄千年泪,泻入瞿塘两峡门”以历史人物和地理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某种难以言说的情感的寄托。铜狄象征着历史的见证者,而瞿塘峡则是长江三峡之一,其雄伟壮丽与历史的厚重相映成趣,引发人们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苦雨时的独特心境,既有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捕捉,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四明山绝奇,自古说登陆。
苍崖倚天立,覆石如覆屋。
玲珑开户牖,落落明四目。
箕星分南野,有斗挂檐北。
日月居东西,朝昏互出没。
我来游其间,寄傲巾半幅。
白云本无心,悠然伴幽独。
对此脱尘鞅,顿忘荣与辱。
长笑天地宽,仙风吹佩玉。
素屏素屏,胡为乎不文不饰,不丹不青。
当世岂无李阳冰之篆字,张旭之笔迹。
边鸾之花鸟,张璪之松石。
吾不令加一点一画于其上,欲尔保真而全白。
吾于香炉峰下置草堂,二屏倚在东西墙。
夜如明月入我室,晓如白云围我床。
我心久养浩然气,亦欲与尔表里相辉光。
尔不见当今甲第与王宫,织成步障银屏风。
缀珠陷钿贴云母,五金七宝相玲珑。
贵豪待此方悦目,晏然寝卧乎其中。
素屏素屏,物各有所宜,用各有所施。
尔今木为骨兮纸为面,舍吾草堂欲何之。
诗家律手在成都,权与寻常将相殊。
剪截五言兼用钺,陶钧六义别开炉。
惊人卷轴须知有,随事文章不道无。
篇数虽同光价异,十鱼目换十骊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