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残年》
《残年》全文
宋 / 陆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残年垂八十,高卧岂逃名。

泥巷多牛迹,茅檐有碓声。

炊菰觞父老,煮枣哺雏婴。

遣戍虽传说,何时复两京。

(0)
注释
残年:垂暮之年,指接近老年。
逃名:避开名声,指不求名利。
泥巷:泥土小巷,形容地方简陋。
碓声:舂米的声音,代指乡村生活。
炊菰觞父老:煮菰米(一种食物)来款待乡亲长辈。
雏婴:幼儿和婴儿。
遣戍:被派遣去戍守边疆。
两京:这里指长安和洛阳,古代中国的两个重要都城。
翻译
垂暮之年将近八十,难道高枕无忧就能避开名声?
居住在泥土小巷,牛蹄印随处可见,简陋茅屋外传来舂米的声音。
煮菰米款待乡亲长者,红枣熬汤喂养幼儿婴儿。
虽然听说有人被派遣戍守边疆,但何时才能收复京都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残年》,表达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对国家时局的关切。首句“残年垂八十”,直接点明诗人的年龄,暗示了岁月的沧桑;“高卧岂逃名”则透露出诗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仍不愿隐逸以避名利,体现出其坚韧的品格。

接下来的两句“泥巷多牛迹,茅檐有碓声”,通过描绘乡村生活的细节——泥泞小巷上的牛蹄印和茅屋外石碓的舂米声,展现了诗人宁静而简朴的乡居生活,也暗含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炊菰觞父老,煮枣哺雏婴”描绘了诗人与村民的和谐相处,亲自为老人准备食物,照顾幼小的孩子,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最后两句“遣戍虽传说,何时复两京”,诗人提及“遣戍”的社会现象,可能指的是战事或流放,表达了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忧虑,以及对早日收复失地、恢复两京(指北宋都城开封和洛阳)的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晚年的感慨,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展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操。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
朝代:宋   字:务观   号:放翁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1125—1210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猜你喜欢

念奴娇·其二

江南到处,被波光云影,留人行色。

昔我来时春正好,舞絮□飞南陌。

今日登临,读书斋上,重作凭栏客。

清溪縠细,夜来微涨新碧。

两岸蘸水浓阴,断虹横障,一带连环璧。

林外青山千万叠,雨歇半空犹湿。

已倩双鳞,更须灵鹊,先报归消息。

归来征袖,尽携千里风月。

(0)

和帅座劝农三首·其三

投老归欤一草亭,荜门蕙帐对兰屏。

自从滥吹红莲幕,孤负东风柳眼青。

(0)

重叠金/菩萨蛮·其一春游

楚宫杨柳依依碧。遥山翠隐横波溢。绝艳照秾春。

春光欲醉人。纤纤芳草嫩。微步轻罗衬。

花戴满头归。游蜂花上飞。

(0)

东风第一枝

妒雪梅苏,迷烟柳醒,游丝轻扬新霁。

卷帘看燕初归,步屧为花早起。

春来犹浅,便做出、十分春意。

喜凤钗、才卸珠幡,早换巧梳描翠。

著数点、催花雨腻。更一番、递香风细。

小莺忺暖调声,嫩蝶试晴舞翅。

清欢易失,怕轻负、年芳流水。

好趁闲、共整吟鞯,日日访桃寻李。

(0)

游都梁·其一

暮烟迷海戍,远水接淮天。

拍塞凭栏恨,神京在北边。

(0)

大小寒

蹇卫冲风怯晓寒,也随举子到长安。

路人莫作皇亲看,姓赵如今不似韩。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