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冷吴江,雁飞南浦,家家黄叶堆门。
听暮砧声急,日已黄昏。
记忆当时三径,尽飘零、松菊犹存。
荒城里、止看摇落,未见花繁。销魂。
故乡此际,佳节醉西园,篱畔芳樽。
念秋光狼藉,安得移根。
屈指重阳将近,思往事、杳杳无痕。
伤情处,但看鸦飞,水绕孤村。
枫冷吴江,雁飞南浦,家家黄叶堆门。
听暮砧声急,日已黄昏。
记忆当时三径,尽飘零、松菊犹存。
荒城里、止看摇落,未见花繁。销魂。
故乡此际,佳节醉西园,篱畔芳樽。
念秋光狼藉,安得移根。
屈指重阳将近,思往事、杳杳无痕。
伤情处,但看鸦飞,水绕孤村。
这首清代沈鹊应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忆菊花》描绘了一幅深秋江南的凄美画卷。开篇以"枫冷吴江,雁飞南浦"起笔,渲染出一种萧瑟的季节氛围,暗示了游子的离愁。"家家黄叶堆门"进一步强化了秋意,落叶象征着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
"听暮砧声急,日已黄昏",通过暮砧声和昏黄的天色,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接着,他回忆起往昔在三径边的松菊,虽然环境荒凉,但仍有松菊留存,象征着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坚守。
"荒城里、止看摇落,未见花繁",表达了对故乡繁华不再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接下来,诗人借佳节之景,想象自己醉饮西园,却只能感叹"秋光狼藉",无法将菊花移植到新的地方,寓意着无法改变的现实和无法挽回的过去。
"屈指重阳将近,思往事、杳杳无痕",重阳节临近,诗人思绪万千,往事如烟,无迹可寻。最后,"伤情处,但看鸦飞,水绕孤村"以鸦鸟归巢、流水环绕孤村的画面收尾,更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过往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八年不到山,间阔抵卌载。
眼明对松栝,世换怜我在。
辽金岁且千,曾不柯叶改。
皎然受命正,未死终磊磊。
嗟予有涯生,少留玩桑海。
每忧象教替,斤斧谁庇乃?
托根远尘土,得地复何悔。
明明去来今,无用叩真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