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罢屠苏兴未终,几人相对烛摇红。
儿童听镜还同俗,老子焚香只省躬。
客送桃符无好句,人逢新历喜春风。
衣冠整顿明朝起,万寿君王拜舞中。
饮罢屠苏兴未终,几人相对烛摇红。
儿童听镜还同俗,老子焚香只省躬。
客送桃符无好句,人逢新历喜春风。
衣冠整顿明朝起,万寿君王拜舞中。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丁卯年除夕之夜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和对新年的期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们在辞旧迎新之际的不同情感与活动。
首联“饮罢屠苏兴未终,几人相对烛摇红”,开篇即营造出除夕夜欢聚一堂、饮酒庆祝的场景。屠苏酒是古代春节时饮用的一种药酒,象征着祛病消灾,迎接新年。烛摇红则描绘了烛光闪烁、温暖如春的画面,烘托出节日的喜庆气氛。
颔联“儿童听镜还同俗,老子焚香只省躬”,对比了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在除夕夜的活动。儿童们可能在听钟声、放鞭炮等传统习俗中欢愉,而“老子”(此处指老年人)则通过焚香自省,表达了对过去一年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
颈联“客送桃符无好句,人逢新历喜春风”,进一步展示了人们对于新年的期待和祝福。桃符是中国古代过新年时悬挂于门上的对联,寓意驱邪避凶。诗人虽未写出“好句”,但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暗示了春风将至,预示着新的一年充满生机与希望。
尾联“衣冠整顿明朝起,万寿君王拜舞中”,则描绘了次日清晨,人们整理仪容,准备向君王拜寿的场景。这不仅体现了对皇权的尊重,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长寿、吉祥的美好祈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细节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明朝除夕之夜的热闹与温馨,以及人们对新年到来的喜悦与期待,是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
人言东坡谪居海上时,顾见渔钓之家乐嬉嬉。
问其生涯、烟波万顷舟一叶;
问其日给、虾蟹小鲜日三炊。
有时大鱼入网即沽酒,有时顺风张帆即解维。
不知朝廷尊严,百官侧枕听鸡起;
不知行役戴星,出入世途愁险欹。
篷窗齁齁子女睡,竹笛呜呜朝暮吹。
坡闻其言惨不乐,我身何有恒百罹?
瘴海南浮天接水,家乡往往梦见之。
何如此渔者,生不触祸机。
粗衣粝饭既饱暖,高盖大马空奔驰。
我观此图重叹息,无乃有似,坡翁所见画入无声诗。
金绯贵官一射猎,渔钓江湖劳梦思。
投毫写图意可见,一舸秋风双鬓丝。
三十年前湖上路,君之外舅钱塘簿。
春风双鬓绿于云,岂料于今各迟暮?
迟暮相逢两相顾,出者非迂处非误。
君出才如班定远,我处心惭黄叔度。
向年边氓弄锄梃,屈君从戎曾不腐。
皇家福力九鼎固,尔民何异罝中兔?
上功幕府寂不闻,一命低徊乐其素。
参佐南安郡幕归,行李萧然只如故。
于今复理吏部铨,束书朝上阊门船。
柳条缄黄雪初霁,鸥波吹白舟当牵。
翻书蓬窗遮老眼,沽酒野店浇残年。
想见新春花欲然,君应醉倒春风前。
青云故人布百辟,黄纸除书来九天。
得官南归应过我,姑苏台东野水边。
却问朝端泰秘监,何时寄我归来篇?
《送汪秀才莹中》【元·郑元祐】三十年前湖上路,君之外舅钱塘簿。春风双鬓绿于云,岂料于今各迟暮?迟暮相逢两相顾,出者非迂处非误。君出才如班定远,我处心惭黄叔度。向年边氓弄锄梃,屈君从戎曾不腐。皇家福力九鼎固,尔民何异罝中兔?上功幕府寂不闻,一命低徊乐其素。参佐南安郡幕归,行李萧然只如故。于今复理吏部铨,束书朝上阊门船。柳条缄黄雪初霁,鸥波吹白舟当牵。翻书蓬窗遮老眼,沽酒野店浇残年。想见新春花欲然,君应醉倒春风前。青云故人布百辟,黄纸除书来九天。得官南归应过我,姑苏台东野水边。却问朝端泰秘监,何时寄我归来篇?
https://shici.929r.com/shici/GZEGLDF.html
山中太始雪,玉光郁巑岏。
积之非岁月,坐而阅暑寒。
纯白既不变,空明谅非难。
悬冰松梢堕,危石涧底蟠。
维时古真人,头峨切云冠。
闵世方内热,忧喜亏其完。
燕坐以观复,一念万劫宽。
问之何因耳,笑指青琅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