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乐鼎仪归东平》
《送乐鼎仪归东平》全文
元 / 郑元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岱宗高入帝青寒,策马东归不厌看。

一变便兴周礼乐,两生那识汉衣冠?

雨休树下碑仍在,云起封中玉未刊。

更上灵光殿基望,冥冥鸿鹄有修翰。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郑元祐的《送乐鼎仪归东平》描绘了泰山的雄伟景象和历史底蕴,同时也寓含着对友人归乡的深情祝愿。首句“岱宗高入帝青寒”,以泰山之高峻入笔,形容其直插天际,寒气逼人,展现出泰山的壮丽与神圣。接着,“策马东归不厌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途的羡慕与留恋,流露出对东平的美好印象。

“一变便兴周礼乐,两生那识汉衣冠?”这两句通过历史典故,暗示泰山曾是儒家礼仪文化的象征,历经周朝的繁荣,见证了汉代的服饰变迁,寓意东平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

“雨休树下碑仍在,云起封中玉未刊”描绘了泰山的古迹,即使风雨洗礼,碑文犹在,而山中的玉书(可能指古代封禅的文献)仍未公开,增添了神秘与历史的厚重感。

最后,“更上灵光殿基望,冥冥鸿鹄有修翰”寄寓了对友人的期许,希望他能像鸿鹄展翅,登上更高处(灵光殿)去追求学问或事业,同时暗含着对友谊长存的祝愿。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泰山为背景,既赞美了其自然之美,又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东平的深深眷恋。

作者介绍

郑元祐
朝代:元

(1292—1364)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有《遂昌杂志》、《侨吴集》。
猜你喜欢

题庐山图为浔阳张子善赋

我昔放舟下江水,拭眼庐山如画里。

披图一别又十年,却望云山隔千里。

云山于人殊有情,开帆秀色遥相迎。

当时山灵不解事,不邀我向山中行。

别来见山每相忆,咫尺黄尘不相识。

三生宿缘知未尽,又向君家看山色。

留侯子孙雪满颠,结茆正近庐山前。

山中采药今几年,翩翩两袖生云烟。

我家金华好烟嶂,赤松牧羊在其上。

知君有意相从游,蚤晚支筇一相访。

(0)

次胡仲申先生斋居述怀韵十首兼简宋景濂先生·其二

相逢三岛客,东海又沧田。

不记辽东鹤,归来近几年。

(0)

又题墨菊二首·其二

东篱秋色晚,白发对斜晖。

独怪休官后,犹纡墨绶归。

(0)

题睡凫·其四

九日浊醪尽,黄花笑酒杯。

夜深山月黑,不见白衣来。

(0)

次苏平仲编修北山记游韵二十四首·其十二

精蓝结构自前朝,金地庄严映绮寮。

台殿四时常五色,觚棱初日绚重霄。

黄龙听法空山静,白马驮经故国遥。

尚忆禅房曾借榻,松声午夜撼江潮。

(0)

南城曲二首·其一

素罗束发双髻拖,大红衫子小红靴。

并马早出南城路,问人杏花多未多。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