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惭长策,归山有敝庐。
思随鱼鸟幻,道想羲唐初。
身世同漂泊,渔耕慰寂居。
桃源如可问,于此定何如。
经济惭长策,归山有敝庐。
思随鱼鸟幻,道想羲唐初。
身世同漂泊,渔耕慰寂居。
桃源如可问,于此定何如。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大钦在自己生日时所作,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内心的平和之感。
首联“经济惭长策,归山有敝庐”,诗人自谦于自己的治国理政之策有所不足,却有着回归山林、寻找内心宁静之所的愿望。这里体现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无奈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颔联“思随鱼鸟幻,道想羲唐初”,诗人思绪随着鱼鸟自由自在地飞翔,仿佛回到了远古时代,追寻着最初的道义与真理。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与真理的渴望,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颈联“身世同漂泊,渔耕慰寂居”,诗人将自己比作漂泊的游子,通过渔耕来慰藉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这里不仅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他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
尾联“桃源如可问,于此定何如”,诗人借用桃花源的故事,提出了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如果能找到这样一个理想之地,那么在这里的生活会如何?这既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远的历史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真理、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
弱龄慕奇调,无事不兼修。
望气登重阁,占星上小楼。
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
弃繻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中年逢丧乱,非复昔追求。
失路青门隐,藏名白社游。
风云私所爱,屠博暗为俦。
解纷曾霸越,释难颇存周。
晚岁聊长想,生涯太若浮。
归来南亩上,更坐北溪头。
古岸多磐石,春泉足细流。
东隅诚已谢,西景惧难收。
无谓退耕近,伏念已经秋。
庚桑逢处跪,陶潜见人羞。
三晨宁举火,五月镇披裘。
自有居常乐,谁知身世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