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阻山河迥不犹,天时人事理难求。
冰残四月花初放,霜落两成麦未秋。
鼓角声中喧梵呗,貔貅队里踏蛮讴。
村南更有雌龙窟,万斛淤泥溉瘠畴。
气阻山河迥不犹,天时人事理难求。
冰残四月花初放,霜落两成麦未秋。
鼓角声中喧梵呗,貔貅队里踏蛮讴。
村南更有雌龙窟,万斛淤泥溉瘠畴。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象与人文风貌。首联“气阻山河迥不犹,天时人事理难求”以大气磅礴之笔触,展现了边地的地理特征与复杂的人事变迁,暗示了边疆之地的遥远与难以预测的自然与社会环境。颔联“冰残四月花初放,霜落两成麦未秋”则细腻描绘了边地四月的春景,冰消雪融,万物复苏,但又未到麦收之时,展现出边地气候的独特与时间的错位感。
颈联“鼓角声中喧梵呗,貔貅队里踏蛮讴”转而描写边地的军事与宗教活动,鼓角之声与梵呗之音交织,军营中的士兵踏着异族的歌声,既体现了边防的紧张氛围,也反映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尾联“村南更有雌龙窟,万斛淤泥溉瘠畴”则以神秘的传说结尾,点明了边地的自然奇观与农业灌溉的智慧,雌龙窟的存在为边地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而淤泥的利用则体现了当地人民对自然资源的巧妙运用,以促进农业生产。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边塞地区的独特风貌和生活状态,既有壮阔的自然景观,也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是清代边塞诗作中的一篇佳作。
伯夷恶一世,季与乡人皆。
君行慕往圣,其为柳下侪。
至和以饮人,顺物无安排。
岂乏泾渭判,颓然泯岸崖。
揆予拙直姿,涉世寡所谐。
乌足滥交籍,守官幸见偕。
貌殊同胸腑,言合外形骸。
大道固难闻,明谊良可怀。
肃肃简书畏,裾袂临当乖。
清霜变泺水,落叶流长淮。
扁舟方大江,渺望不可涯。
兴言托短章,投赠愧琼瑰。
幽馨细认,照絁衣冷澹,漫烧银烛。
笑伴匏卮秋色嫩,待嫁东风谁属。
铁欲生棱,奁宜渍粉,种异侯门绿。
心同酸楚,美人遥隔空谷。
太息暗换春华,情伤蔓抱,已误芳期卜。
愿报琼琚归永好,艳之绛都词曲。
绮恨难灰,朱颜有药,莫向仙灵祝。
诗肠纵瘦,杖头长此芬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