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恶一世,季与乡人皆。
君行慕往圣,其为柳下侪。
至和以饮人,顺物无安排。
岂乏泾渭判,颓然泯岸崖。
揆予拙直姿,涉世寡所谐。
乌足滥交籍,守官幸见偕。
貌殊同胸腑,言合外形骸。
大道固难闻,明谊良可怀。
肃肃简书畏,裾袂临当乖。
清霜变泺水,落叶流长淮。
扁舟方大江,渺望不可涯。
兴言托短章,投赠愧琼瑰。
伯夷恶一世,季与乡人皆。
君行慕往圣,其为柳下侪。
至和以饮人,顺物无安排。
岂乏泾渭判,颓然泯岸崖。
揆予拙直姿,涉世寡所谐。
乌足滥交籍,守官幸见偕。
貌殊同胸腑,言合外形骸。
大道固难闻,明谊良可怀。
肃肃简书畏,裾袂临当乖。
清霜变泺水,落叶流长淮。
扁舟方大江,渺望不可涯。
兴言托短章,投赠愧琼瑰。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慎中所作的《送王在庵之江西》。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王在庵即将前往江西的惜别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人生哲理以及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
诗的开头“伯夷恶一世,季与乡人皆”借用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高尚品德的赞美。接着“君行慕往圣,其为柳下侪”则进一步强调了友人追求圣贤之道的决心,将他比作孔子的学生柳下惠,暗示了他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至和以饮人,顺物无安排”两句,通过“至和”(至高和谐)与“顺物”(顺应自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处世哲学的理解与赞赏,认为友人能够以和谐的心态面对生活,顺应自然规律,不刻意安排。
“岂乏泾渭判,颓然泯岸崖”运用比喻,说明虽然友人能分辨是非善恶,但也能像流水一样,不拘泥于表面的界限,展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揆予拙直姿,涉世寡所谐”则是诗人自谦之语,表示自己虽有拙直的性格,但在复杂的社会中往往难以适应,表达了对友人智慧与适应能力的钦佩。
“乌足滥交籍,守官幸见偕”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保持纯洁的友谊,即使在官场中也能相互陪伴,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貌殊同胸腑,言合外形骸”强调了精神层面的契合远比外在形式更重要,即使外表不同,内心却能相通,言语也能够和谐一致。
“大道固难闻,明谊良可怀”指出真正的道理不易被人们理解,但深厚的友谊却是值得珍惜的。
“肃肃简书畏,裾袂临当乖”表达了对友人即将分别的不舍,同时也有对简朴生活的敬畏,预示着两人未来的离别。
“清霜变泺水,落叶流长淮”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清霜使河水变色,落叶随水流向远方,象征着时光流逝,友情如同流水般绵延不绝。
“扁舟方大江,渺望不可涯”则以大江上的扁舟为喻,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关切,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敬畏。
最后,“兴言托短章,投赠愧琼瑰”表明诗人以这首短诗表达对友人的敬意与祝福,虽然无法用珍贵的礼物来表达深厚的情感,但诗中的情感却足以打动人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情、人生哲理及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