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节江头久食鱼,馆人供雁意踟蹰。
呼儿细看云间足,恐有中原问讯书。
持节江头久食鱼,馆人供雁意踟蹰。
呼儿细看云间足,恐有中原问讯书。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郝经在仪真馆中所作的《杂题五首》之一。诗中描绘了诗人滞留江边,长期以鱼为食的生活状态,以及在馆舍中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持节江头久食鱼”,开篇即点明了诗人的处境——持节(古代使者所持之物,象征使命和权威)于江边,长时间以鱼为食。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条件简朴,也暗示了他可能因某种原因滞留于此,无法返回家乡。
次句“馆人供雁意踟蹰”,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馆人(旅馆工作人员)提供大雁作为食物,这或许是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一种寄托。大雁南飞北归,常被古人用来比喻思乡之情,这里通过馆人提供大雁,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后两句“呼儿细看云间足,恐有中原问讯书”,则将诗人的思绪进一步深化。他呼唤孩子仔细观察天空中的云朵,担心云间可能有从中原(指当时的宋朝或更广义的汉族地区)寄来的问候信件。这种对远方消息的期待,反映了诗人对家乡亲人安危的关心,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思念,以及对家乡的深情厚谊。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家国情怀的深刻表达。
西塞无尘多玉筵,貔貅鸳鹭俨相连。
红茵照水开樽俎,翠幕当云发管弦。
歌态晓临团扇静,舞容春映薄衫妍。
鲁儒纵使他时有,不似欢娱及少年。
汀洲白蘋草,柳恽乘马归。
江头楂树香,岸上蝴蝶飞。
酒杯箬叶露,玉轸蜀桐虚。
朱楼通水陌,沙暖一双鱼。
来日一身,携粮负薪。道长食尽,苦口焦唇。
今日醉饱,乐过千春。仙人相存,诱我远学。
海凌三山,陆憩五岳。乘龙天飞,目瞻两角。
授以神药,金丹满握。蟪蛄蒙恩,深愧短促。
思填东海,强衔一木。道重天地,轩师广成。
蝉翼九五,以求长生。下士大笑,如苍蝇声。